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白芷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融合多種中藥材之特性,以達致療效。方中包含黃芩、白芷兩主藥,輔以當歸、防風、薄荷等,共奏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功。當歸在此方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因其能補血活血,增強體質,更因其性溫而不燥,能調和方中寒涼之藥性,避免損傷脾胃。當歸之滋潤,配合黃芩之清熱,使此方既能清除邪氣,又能保護正氣,達到治療與調理並重之目的。此外,當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因風熱所致頭痛、目眩等症狀,有良好緩解效果。總體而言,當歸在黃芩白芷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輔相成之原則。
黃芩白芷散中包含黃芩,是因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能清肺熱、瀉胃火、解毒消腫。其性寒涼,善於清泄實熱,對於因熱邪上攻導致的發熱、咳嗽、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芩還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病毒的作用,有助於抵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黃芩在黃芩白芷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黃芩白芷散的組成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消腫散結: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散結之效。配合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白芷祛風通竅、燥濕止痛,可加強整體方劑的消炎止痛作用,尤其適用於風濕熱痺、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等症狀。
- 疏通經絡、利水消腫:防己能通利水道、利水消腫,配合白芷疏通經絡,可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關節腫脹、肢體麻木等症狀。
黃芩白芷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之功。與黃芩、白芷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風熱引起的皮膚病症,如風疹、濕疹、皮炎等。
-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防風與黃芩、白芷等藥物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防風能引導黃芩、白芷的藥力直達病所,提高其療效。同時,防風還能緩解黃芩、白芷的燥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副作用。
黃芩白芷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與黃芩、白芷等藥材共同作用,可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因風寒外侵導致的鼻塞、頭痛、流涕等症狀。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同時,川芎的活血作用也能緩解因鼻塞、頭痛引起的頭部脹痛不適。
黃芩白芷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與黃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治療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瘡瘍腫毒等症。
-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亦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對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
黃芩白芷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包括黃芩、白芷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沙苑子有其深遠的醫學考量。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明目等功效。在黃芩白芷散中,黃芩清熱燥濕,白芷散風止痛,二藥合用,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眩等症狀。加入沙苑子,不僅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溫腎助陽效果,對於因腎虛所引起的腰膝酸軟、視力模糊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此外,沙苑子還能調節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使該方劑在治療風熱表證時,兼顧了扶正固本的作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
黃芩白芷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平肝: 石決明味甘鹹,性寒,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之效,與黃芩、白芷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可有效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
- 鎮靜安神: 石決明亦有鎮靜安神之功,可緩解因肝火上炎引發的頭昏眼花、心煩失眠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黃芩白芷散為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內含黃芩、白芷等多種藥材,其中加入決明子,旨在增強清熱明目與潤腸通便之效。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大腸經,擅長清肝明目,對於目赤腫痛、視物模糊有良好療效。此外,決明子還能潤燥通便,適用於腸燥便秘。在黃芩白芷散中,決明子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頭痛、目赤等症狀。其在方劑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以及藥物間相輔相成的智慧。
黃芩白芷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功效,可助黃芩白芷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進一步緩解因肺熱、痰濁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引藥入肺:桔梗能引藥入肺,協助黃芩、白芷等藥物深入肺經,發揮藥效,增強藥物治療咽喉部的療效。
因此,桔梗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黃芩白芷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更能使藥物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黃芩白芷散為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治療頭痛、目疾等症。方中含密蒙花一味,此藥性微寒,味甘苦,歸肝經,專長於清熱養肝、明目退翳。《本草綱目》記載密蒙花能「補中益氣,滋肝腎,潤心肺」,尤善於治療眼目諸疾。在黃芩白芷散中,密蒙花與黃芩相輔相成,黃芩清熱燥濕,密蒙花則增強了清熱明目的效果,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目紅腫、視物模糊等症狀。此外,密蒙花還能調節肝氣,助於疏風止痛,使整體方劑在治療頭痛、目疾時,既清熱又養肝,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黃芩白芷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黃芩、白芷、薄荷、蔓荆子、茺蔚子等多種草藥。其中,茺蔚子(Chenopodium album L.)的加入,旨在利用其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茺蔚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善於清熱解毒,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目赤有良好療效。此外,茺蔚子還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在黃芩白芷散中,茺蔚子與其他草藥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成分。
在「黃芩白芷散」中加入菊花,主要是利用菊花清熱解毒、散風明目的作用。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能入肝、肺經,與黃芩、白芷等藥配伍,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散風明目的效果,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目赤等症狀。
黃芩白芷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等症狀。方中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白芷辛溫,善解表散寒,通竅止痛。值得注意的是,此方還加入木賊一味,木賊性微寒,味甘、淡,入肝經,具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之效。在黃芩白芷散中,木賊的作用主要為增強方劑清熱散風、明目的效果,對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多淚等症有顯著療效。木賊與黃芩、白芷相配,既可加強清熱之力,又能協同發散,使藥效更加全面,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黃芩白芷散為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其中知母的應用尤為關鍵。知母性寒,味苦、甘,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在黃芩白芷散中,知母與黃芩相輔相成,黃芩善於清熱解毒,知母則能滋陰降火,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效果,並防止因清熱過猛而傷及陰液。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肺胃實熱所致的頭痛、牙痛、目赤腫痛等症狀。知母在此方中的加入,不僅能加強清熱之力,還能滋潤肺胃,調和陰陽,使整個方劑既能迅速緩解熱象,又兼顧了人體陰液的保護,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
黃芩白芷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黃芩、白芷及赤芍等。赤芍在該方劑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其涼血活血、清熱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黃芩性寒,能清熱燥濕;白芷則能散風除濕,通竅止痛。三者配合使用,可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散風止痛作用。
赤芍的加入,對於調節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有著獨特優勢。它不僅能促進血液流動,防止瘀血形成,還可以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疼痛,使方劑在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時,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赤芍還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於因熱病耗傷陰液所致的各種不適,亦能提供必要的滋補與修復。因此,赤芍是黃芩白芷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草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芩白芷散 」
白芷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 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赤芍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赤芍可用於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川芎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川芎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
- 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 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防風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菊花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黃芩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桔梗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 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決明子
- 決明子具有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 其中,補血養肝主要體現在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增強造血功能,提高紅血球的含量和質量,對於貧血、失眠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清熱瀉火則能清泄肝火,益腎陰,治療肝經實火、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症狀。
- 開竅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有助於保護眼睛和促進大腦發育。
- 清熱利尿可利尿、清熱、消炎,治水腫、黃疸、便祕等症。
- 通便則能清熱潤腸通便,常治內熱腸燥、大便祕結。
- 利水消腫能利尿、消腫、鎮痛,廣泛用於水腫、腎病水腫、心臟水腫、肝硬化水腫等。
- 清肝明目始於其豐富之維生素羣,維生素A、B1、B2、E等,乃護眼養腦之良方。
- 散風熱具有泄熱、軟堅、補血、升散風邪之功,治目收淚止痛要藥。
- 清熱解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清肝熱、清胃火、清肺火、清腸火等。
木賊
- 木賊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等功效。
- 它可以治療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等症狀。
- 木賊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消除眼部浮腫等作用,可舒緩眼部疼痛和炎症,進而改善視力。
- 此外,木賊還可以收斂止血,促進血液凝固,並幫助將體內積聚的毒素排出,從而緩解牛皮癬的症狀。
石決明
- 石決明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被廣泛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風熱目赤、翳膜遮睛、陰虛血少之目暗不明、雀盲眼花等症狀。
- 此外,石決明還有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眼睛健康的作用。
- 石決明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機體排尿,減少水分滯留,減輕水腫的症狀。
- 常治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知母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
傳統服藥法
當歸、黃芩、防己、防風、川芎、白芷、蒺藜、石決明、草決明、桔梗、青葙、蒙花、茺蔚子、菊花、木賊、知母、赤芍藥。
上為細末。
食後茶清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白芷散,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當歸、黃芩、防己、防風、川芎、白芷、蒺藜、石決明、草決明、桔梗、青葙、蒙花、茺蔚子、菊花、木賊、知母、赤芍藥。 主治:眼血翳,淚出羞明,發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