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通經絡: 天麻退翳散主治風痰阻絡所致的眩暈、頭脹、肢麻等症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改善因風痰阻滯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眩暈、肢麻等症狀。
- 補血養血,滋養肝腎: 當歸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滋養肝腎的功效。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改善氣血不足,還可滋養肝腎,進一步提升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養血息風: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能滋養肝腎陰血,使血脈充盈,進而達到息風止痙的作用。天麻退翳散以天麻、白芍等藥物為主,主治肝風內動、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能輔助天麻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 配伍天麻,增強療效:熟地黃與天麻相配,能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天麻擅長平肝息風,但若陰血不足,則風邪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病情加重。熟地黃補益陰血,可為天麻提供良好的血氣基礎,使天麻的平肝息風作用更加顯著。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之功。天麻退翳散主治風寒襲絡、氣血阻滯所致的頭風痛、眩暈、肢麻等症。川芎可以配合天麻,驅散風寒,活血化瘀,改善頭部血流,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
- 引藥上行,達頭部: 川芎氣味辛香,入肝經,有升散之性,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上行,達頭部,進一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頭部疾病。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方中天麻、川芎等藥材以祛風通絡為主,而赤芍則能輔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進一步解除風寒瘀阻,改善頭風眩暈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功,能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發熱、頭痛、口苦等症狀。與天麻、川芎等藥材配伍,可達到清熱解毒、祛風通絡的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天麻退翳散旨在治療肝風內動導致的眩暈、頭風、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白僵蠶的加入可助天麻散風止痙,緩解肝風上擾所致的各種不適。
二、活血化瘀:白僵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天麻退翳散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赤芍等,白僵蠶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治療因氣血瘀阻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散寒: 天麻性寒,擅長祛風止痙,但其寒性較重,易傷陽氣。而生薑性溫,辛散溫通,能解天麻之寒,避免其過寒傷正,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天麻、川芎等皆偏寒涼,生薑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物更溫和,更易於服用。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痙:蟬蛻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搐的作用。與天麻、白芷等藥物配合,能有效緩解風邪入絡、筋脈拘攣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疏風止痙的作用。
- 活血化瘀:蟬蛻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蟬蛻,不僅能疏風止痙,更能活血化瘀,進一步提高藥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天麻退翳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羌活性溫,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通經絡,止疼痛,與天麻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風止痛、改善頭風眩暈的功效。
-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羌活還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等症亦有治療作用。在方劑中加入羌活,可以加強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其能疏散風寒,通利經絡,對於風寒襲表、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天麻退翳散主治肝風內動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的加入,可以與天麻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的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熱,止痛止癢: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天麻退翳散主治風熱上擾所致的頭風、眩暈、耳鳴、目眩、視物不清等症,而荊芥可以疏散風熱,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 配合天麻,增強療效:天麻性平,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的作用。荊芥辛溫散風,可引導天麻之藥力上行,更有效地改善頭風、眩暈等症狀。二者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的療效。
天麻退翳散中包含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通絡止痛: 木賊性寒,入肝經,具有疏風通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其硅酸含量高,能有效活血化瘀,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 木賊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泄肝火,輔助天麻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涼血、止痛消腫的目的,對於因肝火上炎引發的頭風、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之效。方中天麻、白芷等藥材也具清肝明目之功,與石決明相輔相成,共奏清肝明目之效,有助於改善眩暈、眼花等症狀。
二、平肝熄風: 石決明還有平肝熄風之效,可有效抑制肝風內動,與天麻、川芎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止眩暈、安神定志,改善頭風、頭痛等症狀。
天麻退翳散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散瘀通絡:白蒺藜性平,味辛甘,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散瘀通絡的功效。方中天麻、白芍等藥以平肝息風爲主,白蒺藜則可輔助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達到更好的止痛鎮痙效果。
- 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白蒺藜亦可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溼邪阻絡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白蒺藜能起到驅散風寒溼邪,通絡止痛的作用,與天麻等藥協同增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與天麻、川芎等藥物搭配,可有效祛除頭風、止痛,改善眩暈、頭痛等症狀。
- 通竅散結: 白芷亦可通鼻竅,散結消腫,對於因風寒阻滯、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部疾病,如鼻塞、耳聾、目眩等,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白芷與天麻、川芎等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祛風止痛、通竅散結之功效,達到治療頭風眩暈、頭痛等症的良好效果。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之效。天麻性平,但偏寒,而方中其他藥物如天麻、白芷等,亦多帶寒性。甘草能調和諸藥,避免寒性過盛,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其二,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緩解藥物毒性,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天麻退翳散用於治療風痰阻絡所致的頭風頭痛,而方中其他藥物如白芷、川芎等,皆有一定毒性。甘草能解毒護胃,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滋陰潤肺,清熱化痰: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天麻退翳散主要針對頭風眩暈、目眩視霧、肢體麻木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與肝風內動、痰濁上蒙有關。麥門冬可以滋陰清熱,化解痰濁,有助於改善眩暈、視力模糊等症狀。
二、 配合天麻,增強療效: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止眩暈的功效。麥門冬與天麻相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麥門冬滋陰潤肺,可以為天麻的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還能減輕天麻的燥性,避免副作用。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抑制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與天麻的息風止痙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熄風、退翳明目的效果。
- 解毒消腫:黃芩還具有抗炎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頭部腫脹、疼痛等症狀,配合天麻的消腫止痛作用,共同起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
天麻退翳散中含有天麻,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搐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天麻,可以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
- 通絡止痛:天麻還有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天麻可以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枳殼,乃取其疏肝理氣,消積散結之效。
天麻退翳散主治風痰阻絡,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能行氣消積,化痰散結,且能引導藥力上行頭部,配合天麻、川芎等藥物,共奏疏肝理氣,化痰止痛之功,故於方中加入枳殼,可增強其療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蔓荊子性涼,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止癢的功效。天麻退翳散主治頭風眩暈、目赤腫痛,蔓荊子可與天麻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改善頭目不適的效果。
- 通絡止痛,活血化瘀:蔓荊子亦可通絡止痛,活血化瘀,對於因風寒濕邪阻絡導致的頭風、眩暈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與天麻等藥物配合,可加強通絡止痛的療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菊花,主要是因為菊花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 清熱解毒: 天麻退翳散主要用於治療頭風眩暈、目眩耳鳴等症狀,而菊花能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因肝火上炎而引起的頭風、目赤等症狀。
- 平肝明目: 菊花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可以改善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耳鳴等症狀。
因此,菊花在方劑中起到輔助作用,與天麻等藥材共同發揮清熱平肝、疏風止眩的功效。
天麻退翳散中加入密蒙花,主要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密蒙花性寒,味甘,歸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方中天麻、川芎等藥物以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爲主,但若患者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則需輔以清熱明目的藥物以助其效力。密蒙花恰好可以起到清肝火、降肝陽,改善眼部症狀,促進視力恢復的作用,從而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麻退翳散」
天麻退翳散是中藥方劑,具有退翳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眼疾。
方劑組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木賊: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白蒺藜:清肝明目、降血壓、散風止痛。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密蒙花: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功效
天麻退翳散主治簾子低垂,遮擋了光線,屋子裡昏暗不明。
總結
天麻退翳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退翳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眼疾。方劑組成包括當歸、熟地黃、川芎、赤芍、白僵蠶、生薑、蟬蛻、羌活、防風、荊芥、木賊、石決明、白蒺藜、白芷、甘草、麥門冬、黃芩、天麻、枳殼、蔓荊子、菊花、密蒙花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好酒浸,焙乾),熟地黃1兩(酒浸,焙乾),川芎1兩5錢,赤芍藥2兩5錢(熱水泡),白僵蠶1兩(熱水泡過,洗去絲,薑汁炒),蟬蛻50個(水泡洗,去頭足),羌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木賊(去根節)1兩,石決明1兩(燒過存性),白蒺藜1兩5錢,白芷1兩5錢,甘草7錢,麥門冬2兩,黃芩尾1兩,羊角天麻(炒存性)1兩,厚枳殼(炒)1兩,蔓荊子1兩(打少碎),菊花1兩,蜜蒙花7錢。
若眼紅,加黃連。
每服加蓮子3個,燈心7根,水1鐘半,煎至8分,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退翳散,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當歸1兩(好酒浸,焙乾),熟地黃1兩(酒浸,焙乾),川芎1兩5錢,赤芍藥2兩5錢(熱水泡),白僵蠶1兩(熱水泡過,洗去絲,薑汁炒),蟬蛻50個(水泡洗,去頭足),羌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木賊(去根節)1兩,石決明1兩(燒過存性),白蒺藜1兩5錢,白芷1兩5錢,甘草7錢,麥門冬2兩,黃芩尾1兩,羊角天麻(炒存性)1兩,厚枳殼(炒)1兩,蔓荊子1兩(打少碎),菊花1兩,蜜蒙花7錢。 主治:垂簾翳障,昏暗不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