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上蠲痛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清上蠲痛湯主治頭痛、眩暈等症,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頭部血管痙攣,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血益氣,養血安神:當歸同時具有補血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清上蠲痛湯中往往還含有其他滋補藥材,與當歸搭配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補血益氣的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減輕病症。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之效。清上蠲痛湯主治頭痛、眩暈、鼻塞流涕等上焦風寒症,川芎可通過疏散風寒,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 引藥上行: 川芎性輕揚,能引藥上行,有助於藥物直達頭部,發揮最大療效。清上蠲痛湯中其他藥材如薄荷、柴胡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表的作用,川芎能引導這些藥材上行,使之更好地發揮功效。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頭面部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白芷能有效驅散寒邪,止痛消腫。
- 通鼻竅: 白芷善於通鼻竅,對於鼻塞不通、嗅覺失靈等症有良好療效。清上蠲痛湯主要針對上焦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面部疼痛,白芷的通鼻竅之效,能有效改善鼻塞,進一步促進風寒濕邪的排出。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出於以下原因:
- 辛溫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散寒通竅、止痛止咳的功效。清上蠲痛湯主治風寒上襲,頭面疼痛,鼻塞流涕,故以細辛散寒通竅,止痛止鼻塞。
- 助其他藥物發揮效力: 細辛辛散之性,能引藥上行,配合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共同發揮疏風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更能有效緩解頭面部疼痛。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利用其 疏風散寒,勝濕止痛 的功效。
羌活性溫,入肝、膀胱經,能驅散風寒濕邪,並止痛消腫。對於風寒濕邪上襲,導致頭面、鼻竅、肢體疼痛者,羌活可有效緩解。
清上蠲痛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的加入,有助於疏散風寒,解除頭痛鼻塞,同時也能緩解肢體痠痛,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效果。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獨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寒、通經絡、止痛止癢之效。對於風寒濕邪上犯頭面,引起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獨活可有效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清上蠲痛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止痛之效。獨活與這些藥物配伍,可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
清上蠲痛湯中使用防風,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作用。
方劑中加入防風,有助於驅散外邪,解除頭面部風寒所致的疼痛。同時,防風可通暢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清上蠲痛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方劑中若出現熱證,如頭痛、目赤腫痛等,菊花可以清熱瀉火,消散鬱熱,緩解這些症狀。
- 疏散風熱:菊花亦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清上蠲痛湯若用於治療風熱上擾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菊花則可起到疏散風熱,清熱止痛的作用。
清上蠲痛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蔓荊子性微寒,味辛,歸肝、膀胱經,可清利頭目,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犯所致的頭痛、眩暈、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蔓荊子亦可通絡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阻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清上蠲痛湯中加入蔓荊子,可有效地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通絡止痛,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等症狀的目的。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濕、止痛: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清上蠲痛湯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蒼朮可以有效祛除風濕邪氣,緩解疼痛,改善病症。
- 燥濕健脾:蒼朮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清上蠲痛湯常用於脾虛溼盛導致的頭痛眩暈,蒼朮可健脾燥濕,增強脾胃功能,使溼邪得以祛除,從而緩解症狀。
總之,蒼朮在清上蠲痛湯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風溼止痛,又能燥溼健脾,有效改善病症。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清上蠲痛湯主治上焦熱盛,頭痛眩暈,口渴咽乾等症,麥門冬可清熱降火,滋養肺陰,緩解上焦熱證。
- 降逆止嘔:麥門冬可降胃氣,止嘔逆。清上蠲痛湯治療的症狀中,可能伴隨有噁心嘔吐,麥門冬可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清上蠲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清上蠲痛湯多用辛溫之品,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可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猛烈。
- 增強療效,提高藥效: 甘草能補氣益脾,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提升柴胡的疏肝解鬱效果。
清上蠲痛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安胎等作用。其苦寒之性可清解上焦熱毒,並能瀉肝膽之火,緩解頭部疼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此外,黃芩還能燥濕止痢,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清上蠲痛湯中加入黃芩,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上焦熱證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上蠲痛湯」由十三種中藥材組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主治外感風熱、感冒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嗽痰多、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總之,「清上蠲痛湯」是一款多效中藥方劑,可治療多種病症,但因其藥性較強,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小川芎1錢,白芷1錢,細辛3分,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1錢,菊花5分,蔓荊子5分,蒼朮(米泔浸)1錢,麥冬1錢,生甘草3分,片芩(酒炒)1錢5分。
上銼1劑。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祛風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上蠲痛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當歸(酒洗)1錢,小川芎1錢,白芷1錢,細辛3分,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1錢,菊花5分,蔓荊子5分,蒼朮(米泔浸)1錢,麥冬1錢,生甘草3分,片芩(酒炒)1錢5分。 主治:一切頭痛,不問左右、偏正、新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