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四物湯

JIA JIAN SI W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3%
心經 11%
腎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加減四物湯]中的羌活成分,羌活性味辛溫,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頭痛身痛等症狀。該方加入羌活旨在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四物湯本身滋陰補血,加入川芎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對於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疏肝解鬱: 川芎還具疏肝解鬱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疼痛、情緒不佳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四物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改善女性肝氣鬱結的症狀,使氣血運行更通暢。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四物湯本身滋陰養血,而防風加入後能協同作用,改善因風寒入侵引起的經絡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尤其適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四物湯偏於滋補,防風加入後,可調和藥性,避免滋膩,避免藥物過於滋膩,防止瘀血積聚,增強藥效。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效果。四物湯原方以補血為主,但若患者兼有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等症狀,則會導致血行不暢,加重病症。加入香附,可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補血效果。
  2. 調和藥性,防止寒凝血瘀:四物湯以補血為主,但若患者體質偏寒,易導致寒凝血瘀。香附味辛溫,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寒凝血瘀,進一步提升補血效果,使療效更佳。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是針對「氣虛血瘀」的症狀。白芷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寒: 白芷能散發頭面部的風寒,改善因風寒引起的頭疼、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通鼻竅: 白芷能通利鼻竅,改善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
  3. 祛風止痛: 白芷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風寒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加減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芷,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療因風寒引起的氣虛血瘀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四物湯原本用於滋陰補血,但在一些病症中,可能伴隨熱症,如發熱、口渴、煩躁等,此時加入石膏,可清熱解毒,緩解熱證,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涼血止血: 石膏亦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病症。部分患者在服用四物湯後,可能出現血熱上湧,甚至鼻出血、牙齦出血等情況。加入石膏,可涼血止血,防止血熱加重。

總之,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石膏,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針對某些特殊病症,可提高療效。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細辛,目的在於溫經散寒,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狀。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四物湯主治血虛、血瘀,若患者兼有寒凝血瘀,則可加入細辛,以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溫經止痛的效果。

同時,細辛亦可配合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補血作用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期疼痛、血瘀所致的疼痛等。

四物湯原本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組成,加減四物湯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添加或減少其他藥材。而當歸作為四物湯的核心藥材,其補血活血的功效貫穿始終,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加減四物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滋陰: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四物湯主治血虛證,而熟地黃能補益血分,填補虧虛,改善因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熟地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例如多糖類、氨基酸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流動性,有效改善血虛所致的肢體麻木、手足冰冷等症狀。

因此,熟地黃在加減四物湯中起到重要的補血滋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是治療血虛證不可或缺的藥材。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調和藥性:四物湯以四味藥爲主,其中當歸、川芎性偏溫,熟地性偏滋膩,而甘草性平和,可以調和四味藥的偏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燥熱或滋膩。

2.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增強四物湯的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功效。例如,甘草可以緩解當歸的燥熱,使補血效果更溫和;還可以與川芎協同作用,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加減四物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蒼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困脾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四物湯常用於血虛,而血虛常伴隨脾胃虛弱,蒼朮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氣血生化,提升療效。

二、祛除寒濕:蒼朮還具有祛除寒濕的作用,對於寒濕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四物湯中加入蒼朮,可以加強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加減四物湯主治功效分析

加減四物湯,以四物湯(當歸、川芎、芍藥、熟地)為基礎,根據不同病症,加減不同藥物而成,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以及腸風下血、痘瘡入目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1. 婦科疾病

  • 月經不調、臍腹㽲痛、經行不暢:
    • 四物湯本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 《仁術便覽》中提到,"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衝任二脈與月經關係密切,衝任虛損則月經失調。加減四物湯通過補益衝任,調和氣血,從而達到調經止痛的目的。
    • 根據具體症狀,可加減不同藥物:
      • 經量少、漸瘦、潮熱:去地黃、川芎,加澤蘭葉、甘草,以活血化瘀、清熱養陰。
      • 經量過多:去熟地,加生地、黃芩、白朮,以涼血止血、健脾益氣。
      • 經行身熱、頭昏:加柴胡、黃芩,以疏肝清熱。
      • 經行脹痛:加玄胡、沒藥、白芷,以活血行氣止痛。
      • 經水澀少:加葵花、紅花,以活血通經。
      • 經水適來適斷、寒熱往來:先服小柴胡湯,後以四物湯合之,以和解少陽、調和營衛。
      • 經後腹痛:對四君子湯服之,以補氣血。
      • 經行臍腹痛:加玄胡、檳榔、苦楝、木香,以行氣止痛。
  • 產後血虛:
    • 《証治準繩‧女科》提到,"加減四物湯治產後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產後氣血虧虛,易致頭痛,加減四物湯通過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緩解頭痛。
  • 赤白帶下:
    • 《証治準繩‧女科》提到,"血虛,加減四物湯。氣虛,以朮、參、陳皮間與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赤白帶下多與濕熱、脾虛有關,加減四物湯通過補血燥濕,兼以健脾益氣,達到治療目的。
    • 根據不同體質和病因,可加減不同藥物:
      • 肥胖者濕痰為主:加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以燥濕化痰。
      • 瘦人熱證為主:加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以清熱燥濕。

2. 腸風下血

  • 加減四物湯:
    • 《仁齋直指方論》提到,"加減四物湯,治腸風下血不止"。此方中,加用乾薑、南木香、甘草,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配合四物湯補血活血,達到止血的目的。
    • 《世醫得效方》和《証治準繩‧女科》也提到加減四物湯治療腸風下血,說明此方在古代應用較廣。
    • 《類證治裁》指出,"腸風血清色鮮,遠射四散如篩,風性疏也,經言: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加減四物湯加秦艽,虛者人參胃風湯"。此處的加減四物湯加用了地榆、側柏葉、荊芥、防風、枳殼、槐花等藥物,以涼血止血、祛風除濕。
    • 《醫方集解》中提到,"本方除柏葉、荊芥,加當歸、黃芩、防風、地榆,酒糊丸,名槐角丸:治同"。以及 "本方加當歸、生地、川芎,入烏梅、生薑煎,名加減四物湯:治同"。說明根據不同病因和病情,加減藥物也不同。
  • 腸風的病因病機:
    • 腸風多因風邪、濕熱、氣虛等因素導致腸道功能失調,血不循經而下。
    • 加減四物湯通過補血活血、祛風除濕、清熱涼血等方法,調節腸道功能,使血歸正道,從而止血。

3. 痘瘡入目

  • 加減四物湯:
    • 《嬰童百問》和《世醫得效方》均提到,"加減四物湯,治痘瘡入目,或瘡收後"。
    • 此方中,加用蒼朮、白菊花、乾葛、羌活,以疏風清熱、明目退翳。
  • 痘瘡入目的病因病機:
    • 痘瘡入目多因風熱毒邪侵襲眼部所致。
    • 加減四物湯通過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4. 其他

  • 三消:
    • 《惠直堂經驗方》提到,"加減四物湯,丹溪云。三消多屬血虛。不生津液。宜四物湯為主。間服繅絲湯更妙"。三消(消渴)多與陰虛燥熱有關,加減四物湯通過滋陰養血,改善津液生成,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
  • 咳嗽:
    • 《醫方簡義》中提到,“治十日外咳嗽者。”并给出了具体的加减用药。说明加减四物汤还可以用于治疗咳嗽。

總結

加減四物湯是一個靈活多變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廣泛,主要體現在婦科疾病、腸風下血、痘瘡入目等方面。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祛風除濕、清熱涼血等作用,調節機體功能,達到治療目的。不同的醫家根據不同的病症和病機,對四物湯進行加減化裁,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加減四物湯,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1兩(生),熟地3錢,白芍3錢(生),肉蓯蓉1錢(洗淨),火麻仁3錢,懷牛膝3錢。
滋陰養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産後血虛、痰癖、寒厥之頭痛。但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目赤爛頭痛貧血心絞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月經腹痛神經性厭食症子宮崩漏心內膜炎五十肩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四物湯,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柏、黃芩、熟地各等分。 主治:補陰降火。主治:陰虛火動,此火起於九泉穴者。

加減四物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木香、紅花、丹皮、川芎、當歸、秦艽、香附、益母草、熟地黃。 主治:婦人經行適來或斷,斷而復來,或5-6日,或10餘日,血滯而痛者。

加減四物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羌活1兩,川芎1兩,防風1兩,香附子(炒)1兩,白芷1兩,石膏2兩半,細辛2錢,當歸5錢,熟地黃1兩,甘草5錢,蒼朮1兩6錢(去皮)。 主治:産後血虛、痰癖、寒厥之頭痛。

加減四物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歸尾、赤芍、川芎、生地、陳皮、半夏、人參、茯苓、乾薑、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紅花、益母草。 主治:産後氣血虛損,陰陽不和,敗血滯於經絡所致之乍寒乍熱,日夜無度,周身骨節疼痛。

加減四物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大熟地1兩(九蒸),白芍3錢(酒炒),當歸5錢(酒洗),川芎2錢(酒洗),白朮5錢(土炒),黑芥穗3錢,山萸3錢(蒸),續斷1錢,甘草1錢。 主治:補血歸經。主治:婦女血虛,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萎黃,身體倦怠,而睏乏癒甚者。

加減四物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熟地5錢(九蒸),白芍3錢(生用),當歸1兩(酒洗),川芎1錢,山梔子1錢(炒),山萸2錢(蒸,去核),山藥3錢(炒),丹皮3錢(炒)。 主治:清胞中之火,補腎中之精。主治:妊婦口渴煩躁,舌上生瘡,兩唇腫裂,大便乾結,數日不通,以致血熱爍胎,腹疼小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