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補氣湯

HUO XUE BU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5%
胃經 9%
腎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補氣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達到補氣效果。
  2. 補血益氣: 當歸富含鐵質及多種營養成分,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虛血虧的症狀,與其他補氣藥物相輔相成,提升藥效。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緩解疼痛。
  2. 升陽補氣:川芎兼具升陽補氣的作用,能振奮氣機,提升陽氣,對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川芎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與其他補氣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氣活血的功效。

因此,活血補氣湯中加入川芎,可有效改善氣滯血瘀、氣虛血弱等病症,達到活血補氣的目的。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氣血瘀滯: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斂陰、緩解疼痛的作用。氣血瘀滯會造成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芍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活血補氣的效果。
  2.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補充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虛弱症狀,並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補氣活血的目的。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可以幫助活血化瘀,更可以滋陰養血,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活血補氣的整體療效。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升陽: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耆,可以補益中氣,提升正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

二、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達到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的效果。

因此,活血補氣湯中加入黃耆,可以起到補氣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對於氣虛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防風味辛溫,性微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因風寒入侵導致的疼痛、瘙癢,可起到緩解作用,輔助活血補氣。
  2. 調和藥性:活血補氣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可能偏於溫燥,加入防風可起到緩和藥性,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總之,防風在活血補氣湯中發揮著疏風散寒、止痛止癢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疏散風寒、通竅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能疏散外邪,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鼻塞、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白芷又能通利鼻竅,對於鼻淵、鼻塞不通等鼻部疾病有較好的療效。此外,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活血補氣湯中加入白芷,能夠起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活血化瘀的綜合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養陰生津,滋潤心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活血補氣湯通常用於氣血不足、心血虧虛所致的病症,而麥門冬可滋養心肺,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失眠、口乾等症狀,並輔助活血補氣,達到整體調理之效。
  2. 清熱解毒,緩解瘀血: 麥門冬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活血化瘀,減少瘀血對氣血的阻礙,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活血補氣的效果。

因此,活血補氣湯中加入麥門冬,不僅能滋潤心肺,更能清熱解毒,輔助活血,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活血補氣湯是中醫用來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的一種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黃芩,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黃芩屬於涼性藥材,能夠清熱而不傷陰,對於由於氣虛引起的血液運行不暢,有助於緩解因內熱或邪氣積聚而造成的痛症。此外,黃芩的苦味也有助於收斂和促進肝臟功能,調節氣血的運行。

在活血補氣的方劑中,氣與血的平衡至關重要。若血液運行受阻,往往伴隨著體內的熱邪,這時加入黃芩能夠幫助降火、清熱,防止活血過程中進一步惡化。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夠促進方劑的療效,還能在清熱與補氣之間達到一種良好的平衡,有助於治療因氣虛血瘀所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對於氣血瘀滯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解毒,改善患者不適。
  2. 疏肝解鬱: 菊花亦具疏肝解鬱之功,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煩躁等症狀。對於氣血瘀滯伴隨肝氣鬱結的患者,菊花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血液循環。

因此,活血補氣湯中加入菊花,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肝解鬱,有助於改善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活血補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峻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活血補氣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材,加入甘草能平衡藥性,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
  2. 增強補氣效果: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與其他補氣藥材配合,能增強補氣功效,使氣血雙補,達到活血補氣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其他補氣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性,使補氣效果更溫和持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活血補氣湯」,主要成分是:當歸、川芎、白芍、黃耆、防風、白芷、麥門冬、黃芩、菊花、甘草,主治功效是:產後病目症(繼發性點狀角膜炎)。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活血補氣湯」具有補氣、活血、清熱、解毒、止痛等功效,適用於產後病目症(繼發性點狀角膜炎)的治療。方中各味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8錢,川芎3錢,白芍4錢,黃耆5錢,防風3錢,白芷3錢,二花4錢,寸冬3錢,酒黃芩3錢,菊花3錢,甘草1錢。
活血補氣。
水煎服。
產後病目症:濮陽李某某,女二十九歲。產後忽覺頭暈目赤,酸澀羞明,視物不清。按其脈,六脈細數;視其目,二目微紅。此乃虛火上攻頭目,以致頭暈目赤,視物昏花。先將攢竹、瞳子髎刺之,再服活血補氣湯,三四劑即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血補氣湯具有活血補氣、通絡明目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陰虛火旺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角膜炎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補氣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當歸8錢,川芎3錢,白芍4錢,黃耆5錢,防風3錢,白芷3錢,二花4錢,寸冬3錢,酒黃芩3錢,菊花3錢,甘草1錢。 主治:活血補氣。主治:産後病目症(繼發性點狀角膜炎)。兩眼微紅,頭暈羞明,風輪之上星翳四起,視物昏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