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貼」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對於氣虛、表虛、瘡瘍久潰等症狀,黃耆能有效改善。
- 促進癒合: 黃耆具有促進細胞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皮膚損傷、潰瘍等問題。
因此,黃耆作為「黃耆貼」的主要成分,能夠起到補氣固表、促進傷口癒合的雙重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黃耆貼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黃耆貼常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等症,而黃芩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補氣固表,而黃芩性寒,清熱解毒。兩藥相配,可起到寒熱相濟,陰陽平衡的作用,避免黃耆溫補過度,同時也能提升藥效。
因此,黃耆貼中加入黃芩,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黃耆貼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黃耆貼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症狀,川芎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配合黃耆,增強藥效: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黃耆的藥效發揮,使補氣效果更佳,同時也能緩解黃耆可能引起的燥熱之感。
黃耆貼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黃耆性溫,善於補氣固表,但過於燥烈,易傷陰。而黃連性寒,苦寒清熱,能瀉火解毒,並能抑制黃耆過於燥烈的特性。
黃連的加入,可以起到「寒熱相濟」的作用,使黃耆的補氣作用更加溫和,減少其對人體的副作用,同時還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黃連的加入,可以使黃耆貼的藥效更加全面,更符合臨牀需求。
黃耆貼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黃耆補氣固表,白芷則疏散風寒,二者相合,可增強補氣固表之效,同時兼具散寒止痛的作用。
- 治療方向一致: 黃耆貼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而白芷同樣具有散寒祛風、止痛止癢的功效,二者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白芷的加入,不僅能提升黃耆貼的藥效,更能拓寬其治療範圍,使其更加有效地應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黃耆貼中加入白芍,是基於中醫藥理的搭配,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黃耆燥性: 黃耆性溫燥,容易引發口乾舌燥、上火等症狀。白芍性微寒,可以緩解黃耆的燥性,避免其副作用。
- 協調補氣養血: 黃耆補氣,白芍養血,兩者相輔相成,達到補氣養血的功效,並能增強藥效。白芍能補肝血,又能抑制黃耆的燥性,使氣血調和,更利於藥效發揮。
總而言之,白芍加入黃耆貼,不僅能緩解黃耆燥性,更能增強補氣養血的效果,使藥效更佳,更適合患者使用。
黃耆貼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促進癒合: 黃耆性溫,補氣生血,而當歸則性溫,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和緩藥性,增強療效: 黃耆補氣力強,單獨使用可能偏燥,而當歸可緩和黃耆的燥性,使其補氣而不燥,並有助於黃耆更好地發揮補氣生血、託毒生肌的功效,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耆貼」的組成與功效
中藥方劑「黃耆貼」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耆、黃芩、川芎、黃連、白芷、白芍、當歸。這些成分各具獨特的藥性,搭配使用時相輔相成,可以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是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黃芩: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黃耆貼的功效包括:
癰腫: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通常會在皮膚上形成一個疼痛的膿腫。
惡核:一種惡性的腫瘤,通常會在皮膚上形成一個硬塊。
焮腫疼痛:一種嚴重的疼痛,通常會伴隨著發紅和腫脹。
中藥方劑「黃耆貼」可以有效治療上述疾病,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甘草(炙)、大黃、白蘞、黃耆、芎藭各等分。
上為末,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
隨赤熱有堅處大小貼之,燥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貼, 出處:《外台》卷二十四引劉涓子方。 組成:甘草(炙)、大黃、白蘞、黃耆、川芎各等分。 主治:癰腫有熱。
黃耆貼, 出處:《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組成:黃耆1兩半,黃芩1兩,川芎1兩,黃連2兩,白芷2兩,芍藥2兩,當歸1兩半。 主治:癰腫,惡核焮腫疼痛。
黃耆貼, 出處:《醫心方》卷十六引張仲景方。 組成: 黃耆貼(《醫心方》卷十六引張仲景方。)出處:《醫心方》卷十六引張仲景方。組成:黃耆3兩,真當歸3兩,大黃3兩,川芎1兩,白蘞3兩,黃芩3兩,防風3兩,芍藥2兩,雞子10枚,黃連2兩。主治:消核腫。 。 主治:消核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