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松脂貼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松脂貼多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而當歸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補益氣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促進傷口癒合。松脂貼中的其他藥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當歸可以起到緩解毒性、保護機體的作用。
松脂貼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生肌: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生肌止痛的功效。松脂貼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創傷等症,黃耆可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提升療效。
- 活血止痛: 松脂貼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黃耆可輔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減輕疼痛不適。同時,黃耆也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松脂貼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松脂貼常用於外傷、腫痛、感染等症狀,而黃連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少局部腫脹和疼痛,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消腫止痛: 黃連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松脂貼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黃連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松脂貼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松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兩者結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疼痛。
- 活血化瘀: 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松脂貼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松脂貼常用於治療濕熱瘡瘍,而黃芩可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 消腫止痛:黃芩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減輕瘡瘍的紅腫、疼痛。搭配松脂等活血化瘀藥物,可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黃芩的加入有助於松脂貼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提高其治療效果。
松脂貼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松脂貼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大黃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加速傷患部位的康復。
- 消腫止痛: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松脂貼中的松脂具有止痛消腫的作用,而大黃則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效果,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松脂貼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松脂貼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川芎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瘀阻,緩解疼痛,提高藥效。
2. 通絡消腫: 川芎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松脂貼中添加川芎,可有效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消散瘀血腫痛,加快傷口癒合。
總之,川芎在松脂貼中起到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作用,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松脂貼中包含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黏著性強: 松香富含樹脂酸,具有強烈的黏著性,可牢固地附著於皮膚,使藥物得以長時間貼敷於患處,發揮藥效。
2. 活血化瘀: 松香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松香作為松脂貼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確保藥物貼敷的穩定性,又能發揮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松脂貼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松脂貼主治「痛疽腫」,即用於治療癰疽腫毒等外科病症。癰疽為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所導致的化膿性炎性病變,此方外貼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助其消散或排膿癒合。
組成與治療原理
松脂(松香)
- 性味苦甘溫,歸肝、脾經,具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之效。
- 為方中主藥,直接作用於瘡腫,能黏合潰瘍、收斂瘡口,並促進膿液排出。
杏仁
- 性味苦微溫,歸肺、大腸經,可散結潤燥。
- 外用能滑利局部氣血,輔助松脂滲透並緩解腫脹,同時輕微宣散鬱熱。
厚朴
- 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肺經,能行氣燥濕、散結消腫。
- 其辛散之力助氣血疏通,減輕局部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痛,增強松脂的透散效果。
蠟(蜂蠟)與蜜(蜂蜜)
- 蜂蠟性甘微溫,具黏合、潤膚生肌之效;蜂蜜甘平,可解毒緩急、潤澤瘡口。
- 二者作為賦形劑,能使藥貼黏附患處,延緩藥效釋放,並保護瘡面。
組方邏輯推導
此方以松脂為君,拔毒生肌;杏仁與厚朴為臣,一潤一散,助氣血流通、軟堅散結;蠟蜜為佐使,固形潤燥。全方側重「外治」,通過局部藥力滲透,達到消腫、排膿、斂瘡之效,符合傳統中醫「癰疽外消」的治療思路。
總結
松脂貼針對癰疽腫毒,以溫通散結、拔毒生肌為主,適合初期未潰或已潰瘡瘍。其組成兼顧滲透性與保護性,體現古代外科「膏貼」療法的實用特色。
傳統服藥法
杏仁1兩,蠟蜜1兩,松脂1兩,厚朴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松脂貼,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效驗方》。 組成:杏仁1兩,蠟蜜1兩,松脂1兩,厚朴1兩。 主治:癰腫赤痛及已潰。
松脂貼,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陳煉松脂1斤,蠟蜜半斤,豬脂4斤,當歸2兩,黃連1兩,黃柏1兩。 主治:癰腫赤痛及已潰。
松脂貼,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鬼遺》。 組成:松脂2斤,黃連1兩,附子1兩,黃芩1兩,芍藥1兩,細辛1兩,石膏2兩。 主治:癰腫赤痛及已潰。
松脂貼,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當歸1兩,黃耆1兩,黃連1兩,芍藥1兩,黃芩1兩,大黃1兩,臘蜜1兩,川芎1兩,松脂1斤半(陳),(月區)脂1合半。 主治:痛疽腫。
松脂貼,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黃柏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白蘞1兩,黃耆1兩,黃芩1兩,防風1兩,芍藥1兩,??草1兩,白蠟1兩,當歸1兩,大黃1兩,細辛2分,(月區)脂3兩,松脂2斤。 主治:癰疽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