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賽寶丹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止痛: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生肌斂瘡之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外感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瘡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收斂止血、保護皮膚: 爐甘石還可以收斂止血,保護皮膚。對於皮膚破損、潰瘍、糜爛等症狀,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賽寶丹中加入爐甘石,可以有效地治療皮膚病,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收斂止血、保護皮膚的效果。
賽寶丹方劑中包含蕤仁,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明目:蕤仁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肝熱、明目、退翳的功效。賽寶丹方劑主要針對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而蕤仁的清熱明目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滋陰潤燥:蕤仁亦能滋陰潤燥,對於因肝腎陰虛導致的目疾,如視力減退、眼乾澀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賽寶丹方劑中往往配合其他滋陰潤燥藥材,以增強藥效。
賽寶丹方中包含琥珀,主要原因有二:
- 平肝熄風:琥珀性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志、平肝熄風之效。賽寶丹常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琥珀可有效鎮靜神經,緩解抽搐症狀。
- 化痰開竅:琥珀亦有化痰開竅的作用,可通利心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賽寶丹方中常配合其他化痰開竅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
總之,琥珀在賽寶丹方中,不僅能平肝熄風,更能化痰開竅,起到改善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狀的作用。
賽寶丹方劑中包含珍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珍珠可平息心火,安定心神,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恐不安等症狀。
- 美容養顏: 珍珠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滋潤肌膚、淡化色斑、延緩衰老的功效。古人將珍珠入藥,也希望藉此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因此,賽寶丹中加入珍珠,除了治療疾病之外,也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賽寶丹中包含石蟹,主要源於其藥性。石蟹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石蟹入肝、脾經,可有效治療肝熱目赤、咽喉腫痛、瘰癧結核等症。其寒涼之性,更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腫脹、發炎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石蟹在賽寶丹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重要角色。
中藥方劑[賽寶丹]的組成中包含[金箔],因為金箔具有強效的調和和增進方劑療效的作用。金箔常用於提升藥效,促進身體吸收其他藥材的功效。在[賽寶丹]中,金箔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對於改善疾病有顯著效果。
中藥方劑[賽寶丹]的組成中包含[銀箔],因為銀箔具有增強方劑療效的作用。銀箔能夠調和其他藥材的效果,促進其在體內的吸收。在[賽寶丹]中,銀箔的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整體效能,使其對疾病的改善作用更為顯著。
賽寶丹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效。賽寶丹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風頭痛等症狀,而荊芥可有效驅散體內風熱,緩解症狀。
- 通竅止痛: 荊芥亦能通鼻竅、止痛。賽寶丹部分組成用於治療鼻塞、頭暈等症狀,而荊芥可促進鼻腔通氣,緩解頭部脹痛,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總之,荊芥在賽寶丹方劑中扮演著疏散風熱、通竅止痛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賽寶丹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賽寶丹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利咽止痛:薄荷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賽寶丹中加入薄荷,可以增強其利咽止痛的效果。
賽寶丹方中包含決明子,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火、降肝陽、明目的作用。賽寶丹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決明子恰能清熱明目,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通便潤腸: 決明子能潤腸通便,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便祕症狀也有一定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因此,決明子在賽寶丹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清肝明目和通便潤腸的功效,有效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賽寶丹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賽寶丹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而防風可驅散風寒濕邪,減輕疼痛。
- 疏散風熱: 防風亦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賽寶丹部分組成具有溫燥之性,加入防風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因此,防風在賽寶丹中發揮着祛風止痛、疏散風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
賽寶丹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賽寶丹旨在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羌活可以有效驅散體內寒濕,減輕瘙癢、疼痛等症狀。
- 升陽散寒,通絡止痛: 羌活亦有升陽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這對於賽寶丹所治療的皮膚病,例如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賽寶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賽寶丹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頭昏腦脹等症狀,而菊花能清肝火,降眼壓,改善眼部充血,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此外,菊花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炎症,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賽寶丹中包含木賊,主要原因在於木賊的藥性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木賊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瘡瘍、濕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止血生肌:木賊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都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賽寶丹中加入木賊,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賽寶丹中含有千里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千里光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賽寶丹所治療的病症,例如目赤腫痛、翳障、疔瘡、瘰癧等,千里光都能發揮其藥效。
例如,千里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目赤腫痛,消散翳障;也可以散瘀消腫,消退疔瘡、瘰癧。因此,千里光在賽寶丹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賽寶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仁齋直指方論》、《眼科秘訣》、《眼科闡微》、《育嬰家秘》等古籍記載,賽寶丹主要用於治療眼疾,兼具驅蟲消積之功。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一、眼疾治療
主治翳膜遮蔽瞳仁: 賽寶丹最主要的作用在於治療「翳膜紅絲遮蔽瞳仁」的眼疾,即眼部出現翳膜,阻礙視線。此症狀在古籍中被描述為翳膜如豆腐油、豆粉、竹膜牽絲、結核血核等,其形成與肝肺之火上炎有關。《眼科秘訣》明確指出,賽寶丹用於揭翳斷絲,使瞳孔重見光明。
清熱解毒,消翳退障: 方劑中爐甘石、琥珀、珍珠、石蟹、金銀箔等藥物,具有消炎、解熱、鎮靜、散瘀、抗菌等功效,可針對眼部炎症,清除熱毒,化解瘀血,從而達到消散翳膜的目的。薄荷、荊芥等藥物則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協助解除眼部不適。
內外兼治,多管齊下: 《眼科秘訣》強調,賽寶丹常與決明散、揭障丹等內服藥物配合使用,形成內外兼治的治療方案。賽寶丹外用以消除翳膜,而決明散可清肝明目,從內調整體質,揭障丹則可能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共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分階段治療: 根據《眼科秘訣》的描述,使用賽寶丹治療眼疾有其步驟,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配合吹沖法,使翳膜與眼珠分離,再使用賽寶丹。療程根據病情輕重而調整,並需嚴格按照療程執行。
二、驅蟲消積
- 追蟲取積: 《育嬰家秘》中記載,賽寶丹亦可用于驅蟲消積,治療小兒腹中蟲積。《育嬰家秘》描述「秘傳賽寶丹,追蟲取積,神效」, 並列出包含黑醜、錫灰、檳榔、雷丸、陳皮等驅蟲消積之藥,說明賽寶丹在兒科中具有此應用。
- 針對蟲積引起的相關症狀: 小兒胃虛或食甘肥易生蟲積,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賽寶丹的驅蟲作用可緩解這些症狀。
總結
賽寶丹組方精妙,既能外治眼疾,又能內驅蟲積,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其治療眼疾的原理,主要在於清熱解毒、消翳退障、活血化瘀,使翳膜脫落,重見光明。同時,亦可驅蟲消積,解決因蟲積引起的腹部不適。 在眼疾的治療上,強調內外結合,並配合其他藥物及吹沖等外治手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1兩(用火精石制),蕤仁1兩(制),琥珀(用新布包,捶碎,研細末)5錢,小珍珠(光明者,用豆腐煮過,溫水洗3-4次,布包捶碎,研細末)5錢,瑪瑙(重煅)5錢,珊瑚(稍重煅)5錢,車渠(輕煅)5錢,石蟹(又輕煅,熱水研)5錢,雌雄石(入醋內煅7次)5錢,金箔200張,銀箔200張(共制過,細研水飛,以不刺牙為度,方合作一處,擂十萬下,將藥包緊,勿令泄氣),荊芥5錢,真薄荷5錢,草決明5錢,防風5錢,羌活5錢,白菊花5錢,木賊5錢,千里光5錢,蕤仁(去油)5錢。
荊芥以下九味銼細,加水3大碗,浸二三日,用水煎十餘滾,傾出,去滓澄清,熬膏。須留1鐘,加乳汁1鐘,同熬至1鐘,調前項藥,捶之,令膏盡捶於藥中,名為萬捶膏。又捶成大條為賽寶丹。
點眼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賽寶丹, 出處:《眼科秘訣》卷一。 組成:爐甘石1兩(用火精石制),蕤仁1兩(制),琥珀(用新布包,捶碎,研細末)5錢,小珍珠(光明者,用豆腐煮過,溫水洗3-4次,布包捶碎,研細末)5錢,瑪瑙(重煅)5錢,珊瑚(稍重煅)5錢,車渠(輕煅)5錢,石蟹(又輕煅,熱水研)5錢,雌石(入醋內煅7次)5錢,雄石(入醋內煅7次)5錢,金箔200張,銀箔200張(共制過,細研水飛,以不刺牙爲度,方合作一處,擂十萬下,將藥包緊,勿令泄氣),荊芥5錢,真薄荷5錢,草決明5錢,防風5錢,羌活5錢,白菊花5錢,木賊5錢,千裏光5錢,蕤仁(去油)5錢。 主治:翳膜紅絲遮蔽瞳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