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除風湯

活血除風湯

HUO XUE CH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20%
心經 19%
胃經 11%
脾經 6%
心包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腎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除風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當歸在活血除風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病症。

活血除風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祛風止痛: 川芎入肝經、膽經,能祛風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活血除風湯中加入川芎,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活血除風湯中使用赤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赤芍,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芍同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泄肝火,消除風邪入侵所造成的熱毒。對於一些伴有發熱、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的風濕痺痛患者,赤芍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活血除風湯多用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等症,而這些病症常伴隨血瘀、熱痛等表現。生地黃可清熱涼血,緩解血瘀熱痛,達到止血鎮痛之效。
  2. 滋陰養血:生地黃為滋陰養血之要藥,可補益氣血,改善因風濕痺痛引起的氣血不足。同時,生地黃亦能滋潤筋脈,改善筋脈痺痛、僵硬等症狀,提升療效。

總之,生地黃在活血除風湯中既能清熱涼血止血,又能滋陰養血,可有效改善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等症狀,提高療效。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麥門冬,看似與活血除風功效無直接關聯,實則暗藏玄機。

其一,麥門冬性寒,入心肺經,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活血除風藥多偏溫燥,易傷陰耗津,麥門冬可中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

其二,麥門冬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的消散。活血除風湯主要針對血瘀阻滯所致的風濕痹痛,麥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可改善血行,輔助活血除風,達到更好的療效。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通絡,祛風止痛:茺蔚子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活血除風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紅花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效。茺蔚子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可以互相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活血除風湯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通絡: 羌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除風散寒: 羌活能夠疏散風寒,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咳嗽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活血除風湯中加入羌活,能夠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活血除風、祛風散寒的功效,有效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各種疾病。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風熱引起的疼痛、腫脹、發紅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抗炎止痛: 金銀花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活血除風、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活血除風湯中加入金銀花,不僅能有效清熱解毒,還能緩解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木賊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止血生肌的功效。其利尿通淋作用,可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木賊亦具祛風除濕功效,可治療因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皮膚瘙癢等症狀。

因此,活血除風湯中加入木賊,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筋脈拘攣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 白僵蠶亦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胡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若有熱邪蘊結,或風邪侵襲所致的疼痛,胡黃連可清熱解毒,祛風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抑制過度興奮,防止燥烈: 部分活血化瘀藥物性偏溫燥,容易引起燥熱,胡黃連可起到抑制過度興奮,防止燥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活血除風湯中常含有較多辛溫燥烈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傷正的作用,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利尿消腫等功效,與活血除風湯中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目的。

活血除風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對於風熱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能有效地清熱解表,使頭目清爽。
  2. 涼血止癢: 薄荷還有涼血止癢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在活血除風湯中,薄荷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血除風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重簾障症」,古籍所述症狀為「風輪上邊生白膜,下侵瞳神,眥赤不痛,昏澀羞明」。此症屬外障眼病,病機與「肝血不足,肺氣有餘」相關,白膜下垂、瞳神受擾,結合患者嗜煙酒傷腦髓之病史,推測病位涉及肝、肺,兼夾風熱上攻,氣血瘀滯。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活血養血基礎

    •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四物湯變方(去熟地換生地),養肝血兼涼血化瘀,針對「肝血不足」之本,改善目絡瘀滯。
    • 茺蔚子:活血利水,《本草綱目》謂其「行血甚捷」,助目絡通暢。
  2. 祛風清熱透邪

    • 羌活、薄荷:辛散上行,祛風邪而開玄府,針對白膜外障之表證。
    • 銀花、僵蠶:清熱解毒、散風化痰,緩解眥赤羞明之熱象。
    • 木賊:專入肝經,《本草正》稱其「發散風熱,去翳明目」,直折白膜翳障。
  3. 針對兼證調理

    • 寸冬(麥冬):清肺潤燥,制「肺氣有餘」之燥熱上沖。
    • 胡黃連:瀉肝火、除濕熱,解煙酒蘊毒傷目之弊。
    • 枳椇子:解酒毒,配合胡黃連調理內因。
  4. 調和引經

    • 甘草:和中調藥,緩和諸藥峻性。

邏輯推理與整體作用
全方以「養肝活血為本,祛風清熱為標」,標本同治:

  • 活血改善目絡瘀滯,使白膜不固;
  • 除風針對外邪(風熱)與內風(肝風上擾),阻斷病情進展。
    配合針灸(上星、攢竹等穴)疏通經氣,後期以化針散外洗清餘毒,體現內外並治思路。

與現代醫學可能的對應
古籍「重簾障症」或類似今之「角膜混濁」「虹膜睫狀體炎」等病,方中抗炎(銀花、胡黃連)、改善微循環(當歸、川芎)、調節免疫(生地、麥冬)等成分,可能對抑制纖維增生、減輕角膜水腫有協同作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4錢,川芎2錢,赤芍3錢,生地3錢,寸冬3錢,茺蔚子5錢,羌活3錢,銀花3錢,木賊2錢,僵蠶2錢(炒),胡黃連3錢,枳椇子3錢,甘草1錢,薄菏2錢。
活血除風。
水煎服。
垂簾障症:泰安梅冬景,18歲。嗜於煙酒,傷及腦髓,以致白膜下垂,而瞳神微露下邊。先經某醫院治療,月余稍輕。後又就診於余,按其脈,六浮滑,惟太陰弦長,是知肝血不足,而肺氣有餘所致也。先輪流刺上星、強間,攢竹,內服活血除風湯,三月余始輕。以後目有赤絲不退,再用化針散常常洗之,年余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血除風湯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除風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當歸4錢,川芎2錢,赤芍3錢,生地3錢,寸冬3錢,茺蔚子5錢,羌活3錢,銀花3錢,木賊2錢,僵蠶2錢(炒),胡黃連3錢,枳椇子3錢,甘草1錢,薄菏2錢。 主治:活血除風。主治:重簾障症。從風輪上邊生出白膜一塊,下侵瞳神,大小眥略赤,不痠疼流淚,隻覺昏澀羞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