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定風湯

YANG XUE DI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肝經 26%
肺經 18%
腎經 13%
脾經 6%
胃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0%
膽經 0%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定風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對於風熱邪熱所致的肝風內動,或肝腎陰虛、血虛風燥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以制約肝風,達到息風止痛的效果。
  2. 清熱涼血: 生地黃能清熱涼血,對於風熱邪熱導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煩躁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解毒,降火止渴,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養血定風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風燥引起的症狀,而當歸能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從根本上改善血虛狀態,進而達到止風的效果。
  2. 引藥入血:當歸能引藥入血,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養血定風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而當歸能引導這些藥物更好地作用於血脈,達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痛: 赤芍味苦、微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之效。該方治風濕痺痛、肢體麻木,多因血行不暢、瘀阻經絡所致。赤芍涼血活血,可散瘀止痛,改善血行,緩解痺痛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解熱毒,消除因風濕熱邪侵襲所致的炎症反應,有助於止痛消腫,促進病患康復。

綜上,赤芍在養血定風湯中發揮涼血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有效改善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並能疏通經絡,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升陽舉陷,改善頭暈目眩: 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補益氣血的藥物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因陰虛內熱、血燥風動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心煩失眠等症狀,天門冬能起到滋陰降火、養血安神的作用,輔助其他藥材達到養血定風的效果。
  2. 益氣補虛,健脾益腎:天門冬同時具備益氣補虛、健脾益腎的功效。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患者,天門冬能起到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從而提升機體抵抗力,減少風邪入侵,進一步促進養血定風的療效。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養血: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之效。本方常用於治療血虛風燥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麻震顫、失眠多夢等症,麥門冬可滋陰養血,改善血虛之象,從而達到息風止痙之效。

二、清熱除煩:麥門冬還有清熱除煩的作用。血虛風燥往往伴有心煩不寧、口燥咽乾等症狀,麥門冬的清熱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養血定風之效。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止痙功效。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痙止搐息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導致筋脈拘攣、肢體麻木、口眼歪斜、抽搐痙攣等症狀,白僵蠶可起到緩解痙攣、平息風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養血、定風、祛風止痙之效。

養血定風湯中加入何首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益肝腎,滋養精血: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強筋骨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風痺、肢體麻木、腰膝痠軟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潛陽安神,鎮定風邪: 何首烏能潛降肝陽,平息風火,對於肝陽上亢、風火內動所引起的眩暈、耳鳴、失眠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養血定風湯中加入何首烏,能夠起到補益肝腎,滋養精血,潛陽安神,鎮定風邪的作用,從多方面改善風痺症候。

養血定風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風症,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
  2. 平肝熄風:牡丹皮可清瀉肝火,平息肝風,對於肝風內動、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失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養血定風湯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地清熱涼血、平肝熄風,達到治療血熱風盛、肝陽上亢所致的各種風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養血定風湯,顧名思義,具有養血定風之效,常被用於治療全身皮膚痕癢、瘡疤或疥瘡,但搔抓後仍不會停止的症狀。

本方劑由多味中藥材組成,每味藥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合用則能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1. 生地黃:味甘、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血 熱、吐血、衄血、月經不調等症。

  2.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絕等症。

  3. 赤芍:味苦、酸,性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等症。

  4. 川芎:味辛,性微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等症。

  5. 天門冬: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胃陰不足、嘔吐呃逆等症。

  6. 麥門冬:味甘、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7. 白僵蠶:味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8. 何首烏:味苦、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益精、烏鬚髮、強筋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鬚髮早白、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

  9. 牡丹皮:味苦、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瀉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發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瘡、瘡瘍腫毒、婦女月經不調等症。

總結:養血定風湯,方中諸藥合用,共奏養血益氣、活血化瘀、滋陰潤燥之功,用於治療血虛血燥、皮膚瘙癢症等症,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生地5錢,當歸3錢,赤芍2錢,川芎5分,天冬2錢,麥冬2錢,僵蠶2錢(生研),鮮首烏五7錢,丹皮1錢5分或2錢。
上加桑枝20寸,水煎,溫服無時;或為丸服亦可。
外用地膚子、蒼耳葉、浮萍煎湯暖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風邪入侵、血虛生風引起的皮膚瘙癢。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濕。
  • 本方有出汗、口乾、便溏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定風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生地5錢,當歸3錢,赤芍2錢,川芎5分,天冬2錢,麥冬2錢,僵蠶2錢(生研),鮮首烏5-7錢,丹皮1錢5分或2錢。 主治:癢風。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