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骨丸
GOU TOU G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六(淳祐新添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8.2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狗頭骨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止瀉的功效。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作用。
狗頭骨丸常用於治療久瀉不止、久痢不止等症,赤石脂的加入可以吸附腸道內的有害物質,減少腸道蠕動,達到止瀉的效果。同時,赤石脂也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腸道出血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狗頭骨丸方劑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壯骨: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壯骨的功效。狗頭骨則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同樣有補腎壯骨之效。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地改善腎虛、骨骼脆弱等症狀。
- 清熱解毒:龜板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傷陰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狗頭骨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皮膚濕疹等。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狗頭骨丸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是考慮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溫脾止瀉的功效。狗頭骨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而乾薑溫中散寒的特性,可以驅散寒邪,溫暖脾胃,有助於緩解腹痛、嘔吐等症狀。同時,乾薑還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幫助恢復脾胃運化,進一步改善腹瀉等症狀。
狗頭骨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溫腎助陽: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狗頭骨丸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肉荳蔻的溫腎助陽作用,可增強方劑的補腎效果。
- 行氣止痛: 肉荳蔻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腎陽虛衰而導致的腰膝疼痛。狗頭骨丸中加入肉荳蔻,可增強方劑的止痛作用,並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改善患者的腎虛症狀。
狗頭骨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功效。狗頭骨丸用於治療寒症,如陽虛體寒、四肢冰冷、腰膝酸軟、小腹冷痛等,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
- 助藥力:狗頭骨丸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之性,附子的溫熱之性可中和藥性,避免藥效過寒,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的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狗頭骨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赤石脂:固精益腎、收斂止血。
- 龜板:滋陰補腎、強筋壯骨。
- 乾薑:溫經散寒、健胃消食。
- 肉豆蔻:暖脾胃、化溼行氣。
- 附子:回陽救逆、祛風除溼。
- 狗頭骨:甘鹹溫,入血分,能補血、和血、止血、生肌。
古籍記載主治
- 《雞峰普濟方》:「若下利雜色,晝夜不息,其人久虛,所下腸間垢膩,其脈微弱,謂之惡利,宜此。」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久患下痢,臍腹㽲痛,所下雜色,晝夜不止;或其人久虛,頻下腸垢,謂之惡痢,並能治之。」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古籍內容,狗頭骨丸主要用於治療久痢不止,症見臍腹疼痛、排泄物顏色雜亂、日夜腹瀉、或因患者體質虛弱,排泄物如腸垢,脈象微弱,中醫辨證為「惡痢」。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在於溫陽、收斂、補虛:
- 溫陽散寒:方中乾薑、附子皆為辛溫之品,能溫中散寒,溫補脾陽。肉豆蔻亦能暖脾胃,行氣化濕。這些藥物合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運化失司,進而改善腹瀉。
- 收斂止瀉:赤石脂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有效止住久瀉不止。狗頭骨在此方中,不僅僅是藥引,還能增強止血生肌之效。
- 滋陰補虛:久病必虛,久瀉傷陰,龜板滋陰補腎,強筋壯骨,可以補充因久瀉而耗損的陰液和精氣。
- 標本兼顧:此方既有溫陽散寒、收斂止瀉以治標,又有滋陰補虛以治本,標本兼顧,故能有效治療久虛之惡痢。
總體而言,狗頭骨丸通過溫陽、收斂、補虛的綜合作用,達到止瀉、止痛、補益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脾腎虛寒之證。
傳統服藥法
赤石脂半兩,敗龜(燒存性)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附子(炮,去皮)1兩,狗頭骨(1具,火燒存性,取末)1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狗頭骨丸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狗頭骨丸, 出處:《局方》卷六(淳祐新添方)。 組成:赤石脂半兩,敗龜(燒存性)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附子(炮,去皮)1兩,狗頭骨(1具,火燒存性,取末)1兩。 主治:久患下痢,臍腹(疒丂)痛,所下雜色,晝夜不止;或其人久虛,頻下腸垢,謂之惡痢者。
狗頭骨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一引《仁存方》。 組成:黃狗頭骨1付(燒爲灰,存性,不可白),紫石英2兩,赤石脂2兩,禹餘糧2兩,代赭石(各煅,醋淬)2兩,香附子(炒焦)2兩,當歸2兩,白薇2兩,卷柏2兩,牛膝2兩,附子(炮)2兩,覆盆子2兩,熟艾(醋煮)2兩,牡蠣(煅)2兩,熟地黃2兩,海螵蛸1錢,麝香1錢。 主治:衝任極虛,白濁,白沃,白帶,臍腹疼痛,氣體怯弱,飲食減少,久無子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