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脂神砂丹
SHI ZHI SHEN SH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綱目》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4.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脂神砂丹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方中以石脂、神砂等藥物收斂固澀,止瀉止痢,但其性寒涼,易傷陽氣,致使脾腎陽虛,寒凝氣滯。附子溫陽補火,助脾陽運化,驅寒散結,可抵消寒涼藥性,避免藥性偏寒,損傷正氣,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故而,附子的加入,既可增強方劑溫陽散寒之功,又能使寒涼藥性得以中和,達到溫補脾腎、寒熱平衡之目的。
石脂神砂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助藥力: 石脂神砂丹主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乾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達到更好的療效。
- 調和藥性: 方中石脂、神砂等藥性偏寒,易傷陽氣,乾薑的溫陽之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使其藥效發揮更全面。
石脂神砂丹中包含赤石脂,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之效。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胃經,具有固澀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
方劑中以赤石脂配伍其他藥物,如滑石、白蘞、赤小豆等,共同發揮止瀉、清熱、利水、解毒的作用,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濕熱泄瀉、水瀉、痢疾等病症。赤石脂的收斂作用能固護脾胃,減少腸道水分的流失,同時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也能消除腸道炎症,達到止瀉目的。
石脂神砂丹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狀,硃砂能起到平心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 解毒止痛: 硃砂亦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疔瘡腫毒等症。在石脂神砂丹中,硃砂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脂神砂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痢疾(尤以下痢滑脫、虛寒性痢疾為主),古代醫家認為其能溫陽固脫、澀腸止痢。痢疾因脾腎陽虛、腸道失固,導致久痢不止、滑脫不禁,或伴有四肢不溫、面色蒼白等虛寒證候。石脂神砂丹通過溫補脾腎、收澀固脫,達到止痢效果。
組成與方義解析
1. 君藥:赤石脂(一兩半)
- 特性:性溫味甘澀,歸大腸、胃經。
- 作用:
- 澀腸止瀉:直接固攝腸道,適用於久痢滑脫、泄瀉不止。
- 收斂止血:兼治痢疾伴隨的腸道出血。
- 配伍朱砂後,增強「鎮固下焦」之效,防止陽氣外泄。
2. 臣藥:生附子(五分)、乾薑(五錢)
- 生附子:
- 大辛大熱,溫補脾腎之陽,散寒破陰,針對痢疾的根源——陽虛陰盛。
- 用量較輕(五分)以防過燥,重在振奮陽氣。
- 乾薑:
- 輔助附子溫中散寒,健運脾陽,化解腸道寒濕。
- 與赤石脂形成「溫澀並用」之勢,既止瀉又祛寒。
3. 佐使藥:朱砂(一兩)
- 特性:性微寒,質重鎮靜。
- 作用:
- 鎮心安神:久痢易耗傷心神,朱砂可安定心陽。
- 佐制溫燥:雖方中多用熱藥,但朱砂微寒之性可稍制附子、乾薑之燥烈,防傷陰液。
- 協同固脫:其質重之性協助赤石脂加強下焦固攝。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 溫陽固本:
- 生附子、乾薑直入脾腎,溫陽散寒,解決痢疾的「本虛」(陽氣不足)。
- 澀腸治標:
- 赤石脂收澀大腸,針對「標實」(滑脫不止),與溫陽藥協同標本兼治。
- 調和寒熱:
- 朱砂微寒,既防溫藥過燥,又通過鎮靜作用穩定氣機,間接助斂腸。
- 酒糊為丸:
- 酒性溫通,助藥力散達全身,米湯送服則顧護胃氣。
總結
此方以「溫澀並行」為核心,通過赤石脂固澀、附子乾薑溫陽、朱砂鎮斂,形成針對虛寒久痢的立體治法,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辯證思維,尤其適合陽虛滑脫型痢疾。
傳統服藥法
生附子5分,乾薑5錢,赤石脂1兩半(水飛),朱砂1兩(細研)。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黑豆大。
每服15丸,米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脂神砂丹,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生附子5分,乾薑5錢,赤石脂1兩半(水飛),朱砂1兩(細研)。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