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丹

芙蓉丹

FU RO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脾經 28%
心經 28%
肺經 13%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芙蓉丹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芙蓉丹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肌膚,導致的面部色素沉著、斑點等症狀。附子溫陽散寒,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肌膚營養供應,從而淡化色素,改善膚色。
  2. 祛風除濕: 附子還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對於寒濕阻滯經絡,導致的面部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芙蓉丹中加入附子,旨在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改善面部皮膚問題。

芙蓉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方中包含硃砂,這一成分的選用具有其特殊的藥理意義。硃砂,又稱為紅礬,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主要成分為 sulfide of mercury,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芙蓉丹主要用於治療癡呆、失眠及情緒不穩等症狀,硃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增強其安神功效。傳統中醫認為,硃砂能夠清心火、明目,以及抑制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從而改善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此外,硃砂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因情緒不穩而可能引起的身心疾病。然而,硃砂的使用需謹慎,因為過量服用可能引起毒性反應。因此,在使用芙蓉丹時,應遵循醫師的指導,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治療效果。綜合來看,硃砂在芙蓉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對成分功效的深入理解與臨牀的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芙蓉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腎不足,氣不升降,用心過度,驚悸多忘」,其病機核心在於:

  1. 心腎兩虛:心主神明,腎藏精生髓,過度思慮耗傷心腎之陽,導致心火不能下交於腎,腎水不能上濟於心,陰陽失衡。
  2. 氣機逆亂:氣不升降,清陽不升則腦失所養(多忘),濁陰不降則心神不寧(驚悸)。
  3. 陽虛神浮:附子所針對的「不足」,實為心腎陽虛,陽氣虛弱則神志不穩,故見心神恍惚、驚怯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附子(炮,1兩)

    • 為辛熱之品,通行十二經,尤擅溫補心腎之陽。
    • 透過補火助陽,使腎陽得溫則能蒸騰水氣上濟心火,心陽得助則神明自安,改善「驚悸多忘」。
    • 其「升降氣機」作用,在於陽氣充盛則推動之力恢復,自然調節氣之升降。
  2. 朱砂(半兩)

    • 性寒質重,直入心經,能鎮心安神,協調附子之熱性,防止陽亢躁動。
    • 與附子形成「寒熱配對」,一溫陽一鎮靜,使陽氣復振而神不浮越,共治「用心過度」所致之虛性亢奮。
  3. 鹽湯送服

    • 鹽味鹹入腎,助附子引藥下行,強化溫腎之功,同時協調水火既濟。

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以「溫陽鎮靜」為綱,體現以下思路:

  • 陽虛為本,神浮為標:附子治本,朱砂治標,標本兼顧。
  • 動靜結合:附子主動而朱砂主靜,調和陰陽之動態平衡。
  • 簡潔專一:藥僅兩味,力專效宏,直指心腎陽虛兼神擾之證,符合傳統「補必兼瀉」的制方邏輯。

此方展現中醫「補虛瀉實」的靈活應用,即使陽虛為患,亦佐以鎮斂,避免純補之弊。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兩(炮),朱砂半兩。
上為末,煮糊為丸。
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妄想狀態容易健忘

相同名稱方劑


芙蓉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四引《濟生》。 組成:附子1兩(炮),朱砂半兩。 主治:心腎不足,氣不升降,用心過度,驚悸多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