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引神歸捨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可通過開竅醒神,使神志恢復清醒。
- 止驚安神: 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止驚安神,對於因痰濁矇蔽心神、肝風內動引起的驚癇、癲癇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引神歸捨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止驚安神的功效,達到引神歸捨、安神定志的目的。
「引神歸捨丹」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回陽救逆: 附子為溫熱藥,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此丹主治神魂失守、心神不寧,附子可溫暖心陽,使心神安定,引神歸位。
- 助陽氣: 神魂歸位需要陽氣充足,附子可補益腎陽,溫煦脾陽,促進氣血運行,助陽氣充沛,利於神魂安寧。
附子性溫熱,可溫陽散寒,引導神魂歸位,故成為「引神歸捨丹」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神歸捨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硃砂,這主要源於硃砂具有重要的藥理特性。硃砂,亦稱為硃砂,主成分是硫化汞,具備安神鎮靜的功效。它能夠有效地調和心神,對於心煩失眠、精神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引神歸捨丹中,硃砂的作用在於能夠穩定情緒,增強心神的回歸,從而達到治療焦慮與抑鬱的效果。另外,硃砂也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夠輔助去除內火,讓心靈更加平靜,進一步促進身心的康復。
不過,由於硃砂含有汞成分,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長期大量服用。因此,在針對特定病症時,應依醫師的指導來使用此方劑,以確保療效與安全。總之,硃砂在引神歸捨丹中的使用,正是為了達成安神、調和情緒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引神歸捨丹》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癲狂、心風、心氣不足」,為古代用於調治心神失調之證:
- 癲狂:指精神錯亂、言語行為失常,多因痰濁蒙蔽心竅或氣血逆亂所致。
- 心風:即「心風癲」,屬情志病,表現為驚恐、恍惚、喜怒無常,古籍認為與心氣虛、風痰擾神相關。
- 心氣不足:心陽虛衰,神志失養,可見心悸、健忘、神魂不寧等證。
此方組合重鎮安神、溫陽化痰,意在引導浮越之神志歸返心舍,故名「引神歸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大天南星(生用)
- 性味辛苦溫,生用峻烈,善祛風痰、開竅醒神。
- 此方刮皮取心,減其燥性,專攻痰濁壅塞心竅之病機,針對「癲狂」「心風」之痰迷神擾。
附子(炮)
- 大辛大熱,溫補心腎之陽,助心氣以安定神魄。
- 炮製後毒性減,存其回陽救逆之力,配伍天南星可溫化痰飲,治「心氣不足」之虛寒本質。
朱砂(水飛)
- 甘微寒,質重沉降,直入心經,鎮驚安神、清心解毒。
- 水飛後質純,減輕毒性,與天南星、附子寒熱相制,共奏鎮攝浮陽、安定神志之效。
(2) 輔助材料與服法
- 豬心血為丸:中醫理論中,「以形補形」,豬心引藥入心,血屬陰,可滋養心血,兼制附子、天南星之燥烈。
- 忘憂草根(萱草根)煎湯送服:萱草根甘涼,古載能「安五臟、利心志」,輔助解鬱安神,強化方名「引神歸捨」之效。
- 子、午時服藥:子時陰極陽生,午時陽極陰生,於陰陽交替時服藥,助調和氣血、平衡心神。
(3) 方義核心
此方以天南星化痰開竅治標,附子溫陽固本,朱砂鎮驚安神,三者協同:
- 痰濁得化(天南星)→ 竅開神清
- 陽氣得復(附子)→ 心氣充而神自安
- 浮火得鎮(朱砂)→ 神魂歸舍
標本兼顧,寒熱並用,共成溫通鎮攝、化痰安神之劑,契合「心氣虛夾痰擾」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大天南星(刮去皮,取心,生用)1兩,附子1枚(重7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朱砂1兩(水飛)。
上為細末,用豬心血為丸,如不稠粘,用面糊少許,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煎忘憂草根湯送下,子、午之交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引神歸捨丹, 出處:《百一》卷一。 組成:大天南星(刮去皮,取心,生用)1兩,附子1枚(重7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朱砂1兩(水飛)。 主治:癲狂,心風,心氣不足。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