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匱丸
YU KU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4.4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匱丸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消食健脾:木瓜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健脾的功效。玉匱丸主治肝鬱脾虛、氣滯食積,木瓜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玉匱丸中包含多種藥材,如柴胡、枳殼、香附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木瓜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能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玉匱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玉匱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濕,改善上述症狀。
- 補益心腎: 附子亦可補益心腎,增強心腎功能,有助於改善陽虛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玉匱丸中加入附子,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溫補心腎,提高治療效果。
玉匱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血虛、心神不寧等症狀。在其組成中,硃砂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硃砂,又名紅礬,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心安神、鎮靜的作用。它常用於治療由心火亢盛或心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病症。
從中醫理論來看,心主血,心血虛則心神不寧,而硃砂的鎮靜和安神功能正可針對這一問題。此外,硃砂還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功能,對於心血虛導致的失眠、焦慮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調理效果。然而,使用硃砂時需要謹慎,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療效。因此,玉匱丸中硃砂的存在,既是中醫藥理的體現,也是臨牀應用上的考量。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匱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玉匱丸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此症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多表現為心悸、怔忡、精神恍惚、氣短乏力,甚至畏寒肢冷等陽虛症狀。其功效以大補心腎陽氣為主,透過溫補心腎、安神定志以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虛損狀態。
組成與邏輯推理分析
1. 主藥分析:附子與木瓜的配伍
- 附子(炮製後):性大熱,歸心、腎、脾經,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首藥。方中附子蒸製後毒性降低,專注於溫補心腎之陽,尤其針對心陽衰微、腎陽不足之證。
- 木瓜(蒸製後):酸溫,歸肝、脾經,傳統用於舒筋活絡,此方中取其「通透之性」,與附子同蒸後,可能使附子藥性溫和滲透,並載藥上行以達心腎,同時調和附子燥烈之性。
2. 輔藥搭配:辰砂與茯神的協同作用
- 辰砂(硃砂):甘微寒,歸心經,具鎮心安神之效。其填塞於附子竅中,與附子共蒸,可能形成「熱藥涼用」之局,既可制約附子過熱,又能引藥入心以安神,針對心氣不足伴隨的虛煩不眠。
- 茯神(末拌和):甘淡平,專入心經,加強寧心安神、健脾滲濕之功。與木瓜糊同製為丸,可固護脾胃,防止溫補過甚而滯濕。
3. 製法與服法的特殊意義
- 蒸製工藝:通過長時間蒸製(一七日),使附子、木瓜、辰砂三者藥性融合,轉化毒性(如附子),並增強溫補之效。
- 人參湯送服:人參大補元氣,助附子振奮心陽,契合「心氣不足」病機;溫酒送服則可通行血脈,引藥速達病所。
治療原理的推論
此方以「溫陽安神」為核心,透過附子補腎陽以助心陽(心腎相交),辰砂鎮心、茯神安神,木瓜調和諸藥,共奏以下效果:
- 補火助陽:附子溫補腎陽,間接提振心陽,改善心氣虛寒。
- 交通心腎:心陽得溫,腎陽得補,二者相互資生,緩解心悸、畏寒。
- 鎮靜安神:辰砂與茯神針對心神不寧,平衡附子之燥動,使補而不亢。
結論
玉匱丸的配伍體現了「溫補與安神並行」的治法,尤其適合心腎陽虛夾雜心神不寧之證,其組方邏輯嚴密,通過藥材的炮製與相互作用,達到補而不峻、溫而不燥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大木瓜1個(去皮瓤,作缸子,入附子在內,須留蓋子蓋之,竹釘簽定,蒸熟,取去竹釘),大附子1個(7-8錢重者,用湯浸洗,去黑皮臍,作竅子),辰砂1兩(研,入附子竅內,不盡者留入木瓜內鋪蓋附子)。大補心腎。
用白瓷碗盛木瓜於甑內,蒸一七日,將於砂鉢內爛研如糊,次入於茯神末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人參湯送下;溫酒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助火生痰。
相同名稱方劑
玉匱丸, 出處:《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見《醫方大成》卷五)。 組成:大木瓜1個(去皮瓤,作缸子,入附子在內,須留蓋子蓋之,竹釘簽定,蒸熟,取去竹釘),大附子1個(7-8錢重者,用湯浸洗,去黑皮臍,作竅子),辰砂1兩(研,入附子竅內,不盡者留入木瓜內鋪蓋附子)。 主治:大補心腎。主治:心氣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