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瓜曲
MU GUA Q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腎經 21%
肝經 15%
心經 6%
胃經 6%
膽經 6%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瓜曲」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胃: 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木瓜能有效緩解。
- 活血通絡: 木瓜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木瓜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木瓜在「木瓜曲」中起到消食健胃、活血通絡的雙重作用,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木瓜曲方劑中包含沉香,主要是因為沉香具有以下功效:
- 理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胃痛、疝氣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降逆止嘔: 沉香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有較好的止嘔效果。
木瓜曲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是為了配合木瓜的消食健脾功效,共同達到理氣止痛、降逆止嘔的目的,進而改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
木瓜曲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悸、失眠、驚癇等症狀。木瓜曲方劑中,若加入硃砂,可能旨在改善因肝鬱氣滯所致的心神不寧。
- 活血化瘀: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舒緩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等症狀。
然而,硃砂屬重金屬,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應遵醫囑,切勿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瓜曲」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木瓜曲」主治「氣滯積聚」,其功效集中於「斂肺健脾、伐肝和胃、開鬱導滯」。
氣滯積聚:
- 氣滯指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積聚為氣血痰濕壅滯成塊,日久形成有形之結(如癥瘕痞塊)。
- 此方針對「肝鬱克脾、胃失和降」之病機,疏導中焦氣機,化解痰濕積滯。
功效解析:
- 斂肺健脾:收斂肺氣以防過耗,強化脾運以化痰濕。
- 伐肝和胃:平抑肝木橫逆之氣,調和胃氣升降。
- 開鬱導滯:解鬱結、通氣滯,促進痰濕積滯消散。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組成:木瓜(4兩)、沈香(3錢)、辰砂(3錢),以麵粉糊製為曲劑。
木瓜(君藥)
- 性味歸經:酸溫,入肝、脾經。
- 作用:
- 和胃化濕:善治濕阻中焦之嘔吐、腹瀉。
- 舒筋活絡:緩解因肝脾不和所致筋脈拘急。
- 伐肝抑木:酸味收斂,抑制肝氣過亢,防其克犯脾胃。
沈香(臣藥)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脾、胃、腎經。
- 作用:
- 行氣止痛:疏通三焦氣滯,治胸腹脹悶。
- 降逆和胃:引上逆之氣下行,止嘔逆、平喘息。
- 溫中化濕:助木瓜化解中焦濕濁,協同脾胃運化。
辰砂(佐藥)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心經。
- 作用:
- 鎮驚安神:安定心神,緩解氣滯所致煩躁。
- 輔助開鬱:輕清之性可解鬱結,助沈香行氣之效。
- 防腐定驚:古方製曲常配伍少量辰砂,兼防腐與鎮靜之用。
麵粉糊製曲:
- 發酵增效:曲劑經發酵後,增強消導積滯之能。
- 緩和藥性:麵粉甘平,調和木瓜之酸與沈香之辛,使藥力持久。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臟腑調和:
- 肝脾同治:木瓜酸斂抑肝,沈香行氣散滯,共調肝脾矛盾。
- 脾胃並調:沈香降胃氣,木瓜健脾濕,麵粉護中焦,恢復升降之常。
氣血痰濕並治:
- 行氣為主:沈香為氣藥之核心,破解氣滯。
- 化濕為輔:木瓜祛濕,防痰濕再生。
- 佐以安神:辰砂安定心神,助氣機平順。
劑型特色:
- 曲劑形式適合「積聚」慢性病,緩釋藥效,漸消癥結。
總結:「木瓜曲」以調暢氣機為本,透過斂肝、行氣、化濕、安神之組合,解決「氣滯—濕阻—積聚」之病理鏈,體現了中醫「疏導兼固護」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木瓜4兩,沈香3錢,辰砂3錢。
斂肺健脾,伐肝和胃,開鬱導滯。
上為末,麵粉糊為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瓜曲,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組成:木瓜4兩,沉香3錢,辰砂3錢。 主治:斂肺健脾,伐肝和胃,開鬱導滯。主治:氣滯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