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附丸

韭附丸

JIU F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韭附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和寒凝所致的各種症狀。此方劑中包含附子,這是因為附子具有強烈的溫陽作用,能有效地補充體內的陽氣,驅散寒邪。附子來源於烹調過的烏頭,是一種經過炮製的藥材,能夠安全使用並發揮其治療效果。陽虛的患者通常會感到手足冰冷、四肢乏力及背部寒冷等不適,這正是附子所能有效緩解的症狀。此外,附子的性質偏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解寒凝,從而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因此,韭附丸中的附子不僅是關鍵成分,更是療效的核心所在,通過協同其他藥材,協助患者恢復元氣、增強抵抗力,達到治療效果,助於身心的全面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韭附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功效:溫陽散寒、固腸止瀉。
主治:瀉痢日久,屬虛寒證者,症見下利清穀、完穀不化、腹中冷痛、畏寒肢冷,尤其適合陽氣虛衰之老年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附子(炮製後):

    • 性味大辛大熱,歸心、腎、脾經。
    • 炮製後減其毒性,存其溫陽之力,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針對脾胃虛寒所致瀉痢,透過溫補命門之火以暖脾土,恢復運化功能。
    • 炒至微黃色,進一步緩和燥烈之性,避免傷陰。
  2. 韭菜根汁(輔助製丸):

    • 性溫味辛,傳統用於散瘀活血、溫中行氣。
    • 其辛溫之性助附子通行陽氣,且含揮發成分,能疏利腸道滯氣,與附子協同調理中焦氣機。
    • 絞汁為丸,取其「生者散寒」之效,丸劑緩釋藥力,適合虛寒久病需緩緩溫養者。

配伍邏輯

  • 溫陽為主,佐以行氣:附子溫補下元,韭菜根輔助通陽,二者一守一行,既補先天腎陽以暖土,又疏通中焦氣滯,標本兼顧。
  • 炮製與劑型設計:炮附子減毒存效,曬乾後服用避免生麻感,丸劑緩圖,適合虛弱體質長期調理。

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針對「陰寒內盛,陽氣不運」之瀉痢。寒邪傷陽,脾腎失溫則水穀不化;陽虛氣滯則腸道傳導失常。韭附丸通過溫煦臟腑、振奮陽氣,使寒散氣行,瀉痢自止。老年患者多腎陽虧虛,故特註「老人尤宜」。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再炒令微黃色)。
上為末,以韭菜根研爛,絞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老人尤宜服之。須是曬乾服,不乾恐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韭附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大附子1隻(炮,去皮臍,再炒令微黃色)。 主治: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