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紅倩丹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 收斂止血: 赤石脂性寒收斂,能有效止血,並可收斂瘡口,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紅倩丹所針對的皮膚病症,如出血性皮疹、潰瘍等,赤石脂的止血收斂作用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 清熱解毒: 赤石脂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消除因濕熱或毒素引起的皮膚病症。紅倩丹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毒邪侵犯所致的皮膚病,赤石脂的清熱解毒作用能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佳的療效。
紅倩丹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祛風止痛的功效。紅倩丹主治婦科寒症,如痛經、宮寒不孕等,乾薑可溫暖子宮,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運行,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 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含有寒涼藥物,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更能達到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紅倩丹方劑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壯陽、溫脾止瀉: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溫脾止瀉的作用。紅倩丹作為婦科方劑,可能因患者脾腎虛寒導致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症狀,而肉荳蔻的溫腎壯陽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腎陽虛弱,溫脾止瀉則可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
- 行氣止痛、安神定志: 肉荳蔻還具有行氣止痛、安神定志的功效。紅倩丹可能因患者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或精神不振,而肉荳蔻的行氣止痛作用可舒緩疼痛,安神定志則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總而言之,肉荳蔻在紅倩丹方劑中,通過溫腎壯陽、溫脾止瀉、行氣止痛、安神定志等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紅倩丹」主治「赤白痢久下不癒」,即赤白相雜的下痢(痢疾)遷延日久、反覆不癒之症。赤白痢多因濕熱積滯腸道,氣血瘀阻,日久傷及脾陽,導致虛寒夾雜、腸道滑脫不禁的病理狀態。此方以溫澀固脫為主,兼以溫中行氣,針對久痢虛寒、腸失固攝的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赤石脂(君藥)
- 性味歸經:甘澀溫,入大腸、胃經。
- 作用:
- 澀腸止瀉:主「久痢脫肛」(《本經》),通過收斂固澀,直接止瀉痢,防止腸道滑脫。
- 吸附毒素:其礦物成分能吸附腸道穢濁之物,減輕濕熱瘀毒對腸黏膜的刺激。
2. 乾薑(臣藥)
- 性味歸經:辛熱,入脾、胃、肺經。
- 作用:
- 溫中散寒:針對久痢傷陽,脾胃虛寒的病機,恢復中焦陽氣,散除腸道寒濕。
- 助赤石脂固澀:通過溫陽間接固攝腸道,與赤石脂相配,一溫一澀,標本兼治。
3. 肉豆蔻(佐藥)
-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胃、大腸經。
- 作用:
- 溫中行氣:辛溫之性可醒脾化濕,行氣消滯,緩解久痢氣機壅滯導致的腹脹。
- 澀腸止瀉:其澀性輔助赤石脂增強固澀效果,同時避免單純收澀導致氣滯。
全方配伍邏輯
- 溫澀並用:
- 赤石脂收澀為主,乾薑溫陽為輔,二者協同以「澀腸止痢,溫中固脫」。
- 標本兼治:
- 治標(止瀉)靠赤石脂收澀,治本(虛寒)靠乾薑、肉豆蔻溫中健脾,防止痢疾復發。
- 動靜結合:
- 肉豆蔻辛溫行氣,中和赤石脂的純澀之性,避免留邪。
適用證候特點
- 主證:下痢赤白、日久不癒、質稀夾黏液、腹冷痛、舌淡苔白滑。
- 病機:脾陽虛衰,腸道失固,兼有濕濁留滯。
此方以溫陽固脫為核心,適合虛寒型久痢,若屬濕熱實證初起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赤石脂1兩,乾薑1兩,肉豆蔻1兩。
上為細末,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倩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痢疾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紅倩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組成:赤石脂1兩,乾薑1兩,肉豆蔻1兩。 主治:赤白痢久下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