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赤石脂湯

黃連赤石脂湯

HUANG LIAN CHI SH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心經 17%
大腸經 13%
脾經 12%
肺經 12%
肝經 9%
膽經 9%
膀胱經 4%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赤石脂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瀉止痢: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涼血之效。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腎經,能止瀉止痢、固澀止汗,與黃連相合,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止瀉止痢的功效。
  2. 抑制腸道菌羣失衡: 黃連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羣的增殖,減輕腸道炎症,配合赤石脂等藥物,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控制腹瀉、痢疾等症狀。

黃連赤石脂湯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腸胃,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止痢: 赤石脂亦具清熱功效,能清熱解毒,止痢止痛。配合黃連的清熱燥濕之效,能更有效地治療濕熱下痢、腹痛腹瀉等症狀。

總而言之,赤石脂在黃連赤石脂湯中起着固澀止瀉、清熱止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黃連赤石脂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方中黃連清熱燥濕,赤石脂清熱止瀉,滑石則加強利濕的作用,協同藥效,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止瀉之目的。
  2. 利水通淋:滑石具有利水通淋之效,能幫助排出體內濕熱,緩解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方中赤石脂亦有通淋止痛作用,滑石的加入可增強通淋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黃連赤石脂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下痢不止、大便色赤等症狀。該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其中包含了黃連與赤石脂兩味主藥,另外還輔以黃芩等藥材。黃芩之所以被加入此方劑中,主要是因為它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等古籍中,黃芩常被用於治療腸胃濕熱所導致的各類疾病。黃連赤石脂湯旨在解決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下痢問題,黃芩不僅能增強整個方劑清熱瀉火之力,還能幫助解決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症狀。此外,黃芩還具有一點止血的作用,對於下痢見紅者亦有助益。

綜上所述,黃芩在黃連赤石脂湯中的應用,不僅基於其清熱燥濕之效,更因其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增強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

黃連赤石脂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黃連苦寒,赤石脂性澀,皆屬寒涼之品,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調和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功能。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甘草還有解毒作用,能減輕黃連赤石脂湯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赤石脂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鬱火下痢」,其病機為暑熱內鬱、火毒熾盛,熏灼腸道,導致下痢赤赤、口渴煩熱。此證特見於盛夏暑邪與內火相搏,或夾雜飲食燥熱之物(如燒餅)而誘發,臨床表現為痢疾色赤、脈數有力、舌苔焦黃,甚則耗傷陰血,形瘦神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連、黃芩(苦寒清熱)

    • 黃連為君藥,直清心胃與大腸濕熱,瀉火解毒;黃芩協同清上焦肺熱,兼除腸道鬱火。二者苦寒降泄,針對「鬱火」之熱毒熾盛。
  2. 赤石脂(澀腸固脫)

    • 性味甘酸澀,專入大腸,能收斂止血、固澀腸滑。用於久痢陰傷、便血不止,與黃連配伍,形成「清中有澀」之法,既瀉火又防陰液耗脫。
  3. 滑石(利濕泄熱)

    • 甘淡性寒,通利小便,導暑熱從水道而出,使熱邪有出路,緩解「小便赤短」之症,符合「治痢當利小便」之古訓。
  4. 生芍藥(斂陰和血)

    • 酸寒入肝脾,養陰柔肝,緩急止痛,並防苦寒過燥傷陰。與甘草相配(芍藥甘草湯意),能解痙攣、止腹痛,針對痢疾之裏急後重。
  5. 甘草(調和緩急)

    • 甘平和中,調和諸藥寒性,緩解黃連、黃芩之苦燥,並助芍藥和營止痛。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泄火救陰」為核心,結合苦寒瀉火(芩、連)、酸收斂陰(芍、赤石脂)、淡滲利濕(滑石)三法,形成清熱不傷澀、澀腸不留邪之配伍。尤其赤石脂之澀與滑石之利並用,既止痢又分消濕熱,體現「通澀並行」之妙。適用於熱痢兼陰傷者,然初痢實證或寒濕痢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黃連3錢,赤石脂3錢半(淨),滑石3錢,生芍兩錢半,黃芩2錢半,甘草3分。
泄火救陰,苦寒滌熱。
水煎服。
鬱火下痢:病者:蔣遼,年五十,業工,住石馬。病名:鬱火下痢。原因:盛暑吃燒餅致病。症候:脈沈數有力,頭痛發熱,小便赤短,赤痢日夜三四十回,骨瘦如柴,口渴,舌苔焦黃,經過八九天,勢頻危篤。診斷:煙客血燥,暑熱熏蒸,因燒餅引動浮火,鬱為赤痢。治療:泄火救陰,苦寒滌熱。處方:黃連赤石脂湯。效果:一劑勢減,三劑痢止。詎停藥再病,急連服五劑痊癒。煙癮亦除。此系久利血虛,故以赤石脂合芩連澀之,非久病者,不宜用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果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赤石脂湯, 出處:《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續編)卷十七。 組成:黃連3錢,赤石脂3錢半(淨),滑石3錢,生芍兩錢半,黃芩2錢半,甘草3分。 主治:泄火救陰,苦寒滌熱。主治:鬱火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