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黃連甘草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熱性病症,如高熱、口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
- 燥濕止瀉: 黃芩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瀉、痢疾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黃芩在「黃芩黃連甘草湯」中與黃連、甘草相配,共同發揮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是治療濕熱內蘊、熱毒熾盛等病症的常用方劑。
黃芩黃連甘草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 瀉火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善降,能清熱瀉火,解毒消炎。對於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渴咽燥,以及熱毒壅盛,發熱喘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配伍協調: 黃連與黃芩、甘草配伍,互相協調,增強藥效。黃芩苦寒,善清上焦熱;甘草甘溫,能緩和黃連的寒性,並調和諸藥。三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保護脾胃,使藥力更趨平和,療效更佳。
黃芩黃連甘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調和藥性: 黃芩、黃連皆屬苦寒之性,容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使藥性更為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 增強藥效: 甘草有補氣益脾、調和藥性的作用,可加強黃芩、黃連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使其作用更為顯著。同時,甘草還能減輕黃芩、黃連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芩黃連甘草湯」主要成分是黃芩、黃連、甘草,主治功效是小兒大頭瘟病,一種小兒頭部腫大的疾病,常伴有發燒、咳嗽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中藥方劑「黃芩黃連甘草湯」由黃芩、黃連、甘草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涼血止血,補氣益血的功效。用於治療小兒大頭瘟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生甘草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煎7分,徐徐呷之,不住服。
劑畢未退,再用大黃(煨),黍粘子各等分,水煎,去滓,入芒消等分,再煎,亦徐徐呷之,無令飲食在前。得微利及腫消,只服前三味以和之。如不退,依前法次第服之,得大利,邪氣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火解毒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黃連甘草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六。 組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生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大頭瘟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