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紫霞丹
SHEN XIAN ZI XI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六五引《餘居士選奇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5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紫霞丹方劑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硃砂亦可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且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配藥。
神仙紫霞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與化痰開竅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痙、化痰開竅等作用。其辛溫之性可溫肺化痰,對於痰阻經絡、氣機不暢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此外,天南星亦能通竅開竅,有助於改善因痰濁壅塞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因此,在神仙紫霞丹中加入天南星,旨在化痰止痙、開竅醒神,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仙紫霞丹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 燥濕化痰 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方劑中若有痰濕阻滯,或脾胃虛弱,導致痰涎壅盛,或嘔吐不止等症狀,則可加入半夏以助化痰止嘔。
此外,半夏亦可 散結消腫,若方劑中存在痰濁凝結所致的腫塊,半夏也可起到輔助作用。
神仙紫霞丹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收斂止血: 赤石脂性寒,味澀,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此功效可有效控制因肺熱、腎虛引起的咯血、吐血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 止瀉固澀: 赤石脂亦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因脾虛、腎虛引起的腹瀉、便溏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神仙紫霞丹中加入赤石脂,旨在通過其收斂止血、止瀉固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仙紫霞丹」方劑中包含「禹餘糧」,這與其藥性與功效息息相關。
禹餘糧,又稱「伏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其擅長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並能安神定志。
此丹方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腫、泄瀉等症狀,禹餘糧的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消除體內水濕,健脾止瀉則能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祛濕止瀉、健脾安神之效。因此,禹餘糧的加入,不僅是方劑中的一味藥材,更是整體功效發揮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仙紫霞丹」方劑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代赭石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此丹方中,代赭石可輔助其他藥材,安定心神,緩解因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心悸、頭暈等症狀。
- 降逆止嘔: 代赭石能降逆止嘔,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此丹方若針對脾胃失調、氣機逆亂所致的嘔吐,代赭石則可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神仙紫霞丹中加入紫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部色澤: 紫石英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部氣色,使其紅潤光澤。
因此,神仙紫霞丹中加入紫石英,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改善面容等作用,符合其整體功效。
「神仙紫霞丹」方劑中含有硫磺,原因主要有二:
一、驅風散寒:硫磺性溫熱,具有散寒除濕、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濕凝滯、風寒襲表引起的疾病,硫磺能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
二、殺蟲止癢: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疥瘡等。在某些方劑中,硫磺可與其他藥材配伍,以增強其殺蟲止癢的效果。
然而,硫磺性燥烈,需謹慎使用。若使用不當,易引起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副作用。因此,服用神仙紫霞丹應遵循醫師指導,不可自行服用。
神仙紫霞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之效。神仙紫霞丹多用於陽虛寒證,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助藥力達病所。
二、協調藥性:方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附子則可起到溫陽和中,平衡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陽,使藥效更加和緩,提高療效。
神仙紫霞丹方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和固澀止瀉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殼,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能收斂止血,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尿血等。同時,海螵蛸亦能固澀止瀉,適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
神仙紫霞丹可能針對某些具備出血或腹瀉症狀的病症,加入海螵蛸有助於緩解相關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紫霞丹之傳統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用於「婦人子宮久冷,血海虛憊」,屬婦科虛寒證。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陽氣不足、寒凝血瘀所致,臨床可見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不孕、白帶清稀等症。神仙紫霞丹通過溫補下元、散寒通脈之效,改善胞宮虛寒狀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分析
- 朱砂:重鎮安神,兼能殺蟲解毒,古代用於鎮靜心神,但需注意其硫化汞成分,煅製後毒性降低。
- 天南星、半夏:燥濕化痰、散結消痞,煅製後減其辛烈之性,合用可溫化寒痰,疏通胞宮瘀滯。
- 硫黃:補火助陽,醋煮後緩其燥烈,專入腎經以溫煦下焦。
- 附子:大熱之品,溫腎散寒,助命門之火以暖宮。
- 紫石英、代赭石、禹餘糧:均屬礦物藥,煅淬後質地疏鬆,兼具溫腎、鎮逆、收澀之效,穩定血海。
2. 製法與配伍邏輯
- 鹽泥固濟煅製:通過高溫煅淬,使礦物藥質地變輕,利於吸收,並減毒性(如朱砂、硫黃)。
- 醋淬工藝:醋酸引藥入肝經,增強活血散瘀之效,同時緩和硫黃、代赭石之峻性。
- 糯米粽為丸:利用其黏稠性保護胃腸,緩釋藥力,避免礦物藥傷胃。
- 滑石打光:取其滑利之性,助藥丸通暢下行,直達下焦。
3. 治療原理推論
- 溫補下元:硫黃、附子、紫石英共奏補火助陽之效,針對「子宮久冷」之本虛。
- 散寒化瘀:天南星、半夏煅後辛溫走竄,配合代赭石、赤石脂,化解寒凝血瘀。
- 固攝血海:禹餘糧、赤石脂澀而不滯,收斂虛憊之血氣。
- 鎮心安神:朱砂配伍石英類藥材,安定衝任,間接調理月事。
4. 整體方義
全方以「溫陽散寒」為主軸,結合礦物藥的沉降之性,引藥力下達胞宮。煅製工藝使峻藥緩投,適合長期調理虛寒痼疾,體現「壯元陽、益真氣」之旨。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雖主婦科寒證,然其組方思路可類推於男性下元虛冷(如陽痿、精冷),或寒疝腹痛等症,唯須辨明「真寒」病機,非單純氣滯或陰虛所致者宜之。
傳統服藥法
朱砂1兩,天南星、半夏各等分(為末),取1小粉盒子,先將前末藥1錢鋪在下,再安朱砂放中,上又以末藥1錢蓋頭頂,次用赤石脂(為末)水調糊縫口,外用鐵線扎定,以6-1鹽泥固濟,厚1寸許,6-7日後先以慢火養半日,後用火煅通紅為度,候冷取出,研為末。次用:禹餘糧4兩,針頭代赭石2兩,紫石英1兩(上用火煅通紅,以好醋淬7遍),赤石臘3兩(生用),硫黃(醋煮乾)1兩,附子2個(炮製,去皮臍),海螵蛸1兩(去殼)。
久服壯元陽,益真氣。
上為細末,再用乳鉢研無聲為度,次用新糯米粽爛研為丸,如黍米大,盛於新布袋中,將桂府滑石打作片子,同藥打光,瓷盒盛之。
每服2-5丸,空心煎濃棗湯送下。
忌豬、羊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紫霞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六五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朱砂1兩,天南星、半夏各等分(爲末),取1小粉盒子,先將前末藥1錢鋪在下,再安朱砂放中,上又以末藥1錢蓋頭頂,次用赤石脂(爲末)水調糊縫口,外用鐵線紮定,以六一鹽泥固濟,厚1寸許,6-7日後先以慢火養半日,後用火煅通紅爲度,候冷取出,研爲末。次用:禹餘糧4兩,針頭代赭石2兩,紫石英1兩(上用火煅通紅,以好醋淬7遍),赤石臘3兩(生用),硫黃(醋煮乾)1兩,附子2個(炮制,去皮臍),海螵蛸1兩(去殼)。 主治:久服壯元陽,益真氣。主治:婦人子宮久冷,血海虛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