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接生如聖丸」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安胎: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具有收斂止血、固澀安胎之效。其能收斂子宮,減少孕婦陰道出血,並能固胎止漏,防止胎兒滑脫。
- 清熱解毒: 赤石脂亦能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孕婦因熱毒引起的胎動不安、胎熱等症狀。
因此,赤石脂在「接生如聖丸」方劑中起到止血安胎、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保障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接生如聖丸」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瀉下通便,利水消腫:芒硝性寒,入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排出體內積滯,並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減輕產婦生產後因血瘀、水腫等所致的疼痛不適。
- 活血化瘀,止痛消炎:芒硝亦具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產後瘀血阻滯,緩解疼痛,並可預防感染。
因此,在「接生如聖丸」方中加入芒硝,可以有效緩解產後諸症,幫助產婦順利恢復健康。
接生如聖丸方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止血收斂: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接生過程中,產婦容易出現產後出血,白礬能有效收縮血管,止血止痛,防止血崩。
二、消炎殺菌:白礬亦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之效,可抑制產道感染,預防產褥感染,保障產婦及新生兒健康。
總之,白礬在接生如聖丸方中發揮收斂止血、消炎殺菌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產婦順利生產,安全度過產褥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接生如聖丸》主治「癇病暗風,年深不癒者」,意指長期未癒的癲癇(癇病)及「暗風」(古代對隱蔽性、反覆發作性眩暈或抽搐症狀的統稱)。其證屬風痰壅滯、痰火擾神或痰瘀交阻,導致病情纏綿難愈。此方針對痰濕與瘀熱互結的病機,以收澀、消導、化痰為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赤石脂(2兩):
- 性甘酸澀溫,歸大腸、胃經,傳統用於收澀止血、固脫止瀉。
- 在癇病治療中,其收澀之性可「固攝痰涎」,防止痰濕上蒙清竅;另可調和腸胃,間接減少痰濁生成(因「脾為生痰之源」)。
消石(硝石,半兩):
- 性苦鹹溫,入心、脾經,具破瘀散結、通利二便之效。
- 能「攻逐陳積」,化解久病痰瘀膠結之勢,兼導痰熱下行;其辛散之性可助開竅醒神,改善癇發時的氣血閉阻。
白礬(枯礬,1分):
- 性酸寒,歸肺、肝、脾經,擅燥濕化痰、祛風開閉。
- 「枯過」後燥性增強,專化頑痰老痰,抑制風痰上擾;其酸收之性與赤石脂協同,既可化痰又不致痰散無度。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收散並用」為特點:
- 赤石脂固本:收澀以穩住氣機,防止痰涎隨風火走竄。
- 硝石攻邪:破積滯、通竅絡,針對久病入絡的痰瘀。
- 白礬斂痰:既燥濕化痰,又避免痰濕再度彌散。
三者合用,形成「堵截痰源(赤石脂)—分化痰瘀(硝石)—固化痰濁(白礬)」的治療鏈,共奏豁痰熄風、通竅止癇之效。
配伍特點:
糯米粥為丸,取其甘緩護胃之性,緩和硝石、白礬的峻烈,使藥力持久作用。全方重澀輕消,適於痰瘀膠結但正氣未大虛者,體現「通澀互濟」的治法智慧。
傳統服藥法
赤石脂2兩,消石半兩,白礬(枯過)1分。上為細末,糯米粥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丸、15丸,溫水送下,食後,日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接生如聖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六。 組成:赤石脂2兩,消石半兩,白礬(枯過)1分。 主治:癇病暗風,年深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