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點雪
YI DIAN XU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傳信適用方》卷二引陶贊仲方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1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膀胱經 7%
三焦經 7%
胃經 7%
腎經 7%
小腸經 7%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點雪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在於芒硝的瀉下和清熱功效。
- 瀉下作用: 芒硝性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對於因熱毒蘊結腸道、便祕腹脹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 清熱作用: 芒硝亦能清熱解毒,對於一些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一點雪方劑中加入芒硝,旨在藉其瀉下清熱之性,達到治療相應病症的目的。
「一點雪」方劑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一、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
二、收斂生肌:白礬亦具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白礬在「一點雪」方劑中起到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點雪」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點雪」主治喉閉、喉腫,屬中醫喉科急症範疇。
- 喉閉:指咽喉腫痛閉塞,吞咽困難甚至呼吸受阻,多因風熱邪毒或痰火壅滯所致。
- 喉腫:泛指咽喉局部腫脹疼痛,可能伴隨充血化膿,常見於急性咽喉炎或扁桃體炎。
此方作用偏重於局部外治,通過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消腫、開閉之效,適合急症救急使用。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焰消(硝石,KNO₃)
- 性味:辛、苦,微寒。
- 傳統功效: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古代常用於瘡瘍腫毒。其化學成分(硝酸鉀)能滲透組織,促進局部炎症消散。
白礬(明礬,KAl(SO₄)₂·12H₂O)
- 性味:酸、澀,寒。
- 傳統功效:收斂止血、解毒殺蟲,外用可燥濕消腫。現代研究認為其具有抗菌、收斂作用,能減少黏膜滲出。
配伍邏輯
協同清熱消腫:
- 焰消與白礬均性寒,合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針對喉部熱毒壅滯之病機。
- 焰消辛散開泄,白礬酸收固澀,一散一收,既散邪毒又不致過度耗傷正氣。
物理作用推測:
- 滲透消腫:硝石溶解後可能形成高滲溶液,減輕喉部組織水腫。
- 收斂防腐:白礬形成蛋白質沉澱膜,保護黏膜並抑制微生物生長。
給藥方式增效:
- 吹鼻取嚏:通過刺激鼻腔反射,開竅通閉,適用於口噤不開之急症(類似「搐鼻法」)。
- 局部摻藥:直接作用於咽喉患處,發揮消炎、止痛效果。
適用情境
此方設計針對實熱型喉症,如急性咽喉炎、扁桃體化膿等,以局部症狀緩解為主。其特點在於:
- 劑量小(每次僅用一錢),側重外治,避免內服毒性風險。
- 配伍簡潔,適合緊急處理,符合古代「急救喉風」的臨床需求。
總結
「一點雪」通過硝石與白礬的寒涼清熱與物理性消腫作用,快速緩解喉部閉塞腫痛,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直達病所思維。其原理結合藥物性味與局部作用機制,在缺乏現代抗炎藥物的時代具有實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焰消3兩(研細如粉),白礬(熔飛過稱)1兩。
上2味,拌勻。
以1錢摻口中。口噤不開者,用半錢入於小竹筒內,吹在鼻中;如口內血出,即用新水漱之。
忌熱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點雪,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引陶贊仲方。 組成:焰消3兩(研細如粉),白礬(熔飛過稱)1兩。 主治:喉閉、喉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