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點消」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外傷出血、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白礬能起到收斂傷口、止血止痛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白礬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瘡瘍、腫毒,白礬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一點消」方劑中,兼具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等病症。
一點消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對於積滯於腸道中的熱毒、瘀血等病邪,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疔瘡腫毒的效果。
- 引藥入藥:芒硝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患處,增強藥效。例如,一點消中常配合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芒硝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深入到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一點消]的組成中,包含[砒石],主要是因為砒石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砒石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在[一點消]中,砒石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皮膚病變。然而,由於砒石具有強烈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一點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大小瘡毒初起,具有強效腐蝕、拔毒消腫之效。針對瘡癰腫毒初起未潰者,能迅速局部腐蝕,促使毒邪外透,形成白泡後排出膿毒,從而達到消腫退癰之效。適用於頑固陰證瘡毒,配合內服「奇命丹」以增強療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要成分與功效:
- 鹽(食鹽):性寒,外用可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促進局部滲透。
- 礬(白礬):性澀寒,具收斂燥濕、解毒殺蟲之效,常用於瘡瘍潰爛。
- 消(火硝,即硝酸鉀):辛鹹寒,能散結消腫,助藥力深入瘡毒。
- 皂礬(綠礬):酸澀涼,腐蝕性強,可去瘀除腐、拔毒生新。
- 汞(水銀):辛寒有毒,傳統用其攻毒殺蟲,治惡瘡疥癬。
- 砒(砒霜):辛熱大毒,腐蝕力極強,主攻頑瘡死肌,破積拔毒。
配伍邏輯:
- 全方以「腐蝕拔毒」為核心,結合鹽、礬之滲透收斂,與砒、汞之峻烈攻毒,形成外用強效消瘡劑。
- 硝、皂礬助藥性發散,加速瘡毒外潰;水銀與砒霜協同,穿透陰毒頑瘡。
製法與治療機理:
- 火煅結胎後,藥性更趨峻烈,覆碗水浴昇華,取藥性輕揚之氣,直達患處。
- 點藥後起白泡,為腐蝕性成分(如砒、汞)刺激組織,促使毒邪隨液外出,屬「以毒攻毒」之法。
總結:
「一點消」為古代瘍科峻藥,專攻瘡毒初起未成膿者,通過局部腐蝕與拔毒,阻斷毒邪內陷。其組成以金石毒藥為主,藥性猛悍,符合傳統「惡肉毒瘡,非悍藥不除」之理。臨證用時需精準點塗,避免過度損傷良肉。
傳統服藥法
鹽4兩,礬4兩,消4兩,皂礬4兩,汞4兩,砒4錢。
上共研不見星,入罐,微火結胎,用木棍築實,冷定覆於碗上。碗底放水盆1個,磚1塊,放碗、罐於磚上,加水至碗底8分,另以大磚隔住,砌百眼爐,上火,下火看火到底即退火,冷定取藥收固。
治毒時,以米醋少許,燈草蘸點患處。毒小可點2-3點,起出1-2個白泡即消。毒大者,多點幾點,或多點幾次,亦無不消。如遇頑陰之毒,服奇命丹1眼,點之亦無不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用宜慎。
相同名稱方劑
一點消, 出處:《靈藥秘方》卷下。 組成:鹽4兩,礬4兩,消4兩,皂礬4兩,汞4兩,砒4錢。 主治:一切大小瘡毒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