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rsenolite, Arsenopyrite, Realgar, Orpiment Arsenic Sublimate or Arsenolite
- 別名:信砒,人言,信石,砒黃
- 來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的礦石。目前多為毒砂、雄黃等含砷礦石的加工製成品。採收和儲藏:少數為選取天然的砷華礦石,多數為加工製成。加工方法很多,茲舉老法和新法各一種如下:1老法:將毒砂砸成小塊,除去雜石,與煤、木炭或木材燒煉,然後昇華,即為信石,此法設備簡單,但有害健康新法:選取純淨的雄黃,砸成10上下的塊,點燃之,使雄黃燃燒,生成氣態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後通過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為信石。二氧化硫另從煙道排出。
- 道地藥材:內蒙古, 山西, 甘肅, 新疆, 陝西, 西藏, 青海, 雲南, 湖北, 貴州, 湖南, 四川, 江西, 河南, 山東, 吉林, 遼寧, 廣西, 廣東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砒石的傳統功效
1. 外用
從傳統中醫觀點分析,砒石外用主要針對瘡瘍惡毒腫痛,具有以毒攻毒之效。其用法是將砒石研磨成細末,再調入醋或蜂蜜製成糊狀,外敷於患處。此法能消炎止痛,透過其峻烈藥性,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清除積滯。同時,它有助於促進潰膿排毒,將瘡瘍內的邪毒拔出體外,加速病灶的成熟與壞死組織的排出,進而有效減輕患處的疼痛。這體現了中醫「拔毒外出」、「祛腐生新」的治療原則。
2. 清熱瀉火
砒石清熱瀉火之效,源於其大熱大毒、峻猛迅捷之性。傳統醫學認為,其力直入肝腎經絡,能迅速撲滅內蘊之熱毒,猶如烈焰遇水,迅疾撲滅。此藥善於肅清深層頑固之邪熱,亦能瀉除由陰液虧損所致之虛火上炎。其針對熱邪熾盛、難以清解之證,具滌蕩釜底抽薪之功,體現其清熱瀉火之獨特峻烈。
3. 驅蟲殺蟲
砒石,味辛、大寒,且有劇毒。在中醫傳統應用中,其功用主治下痢、霍亂、毒蟲咬傷,並顯著體現於驅蟲殺蟲方面。
古人理解其驅蟲殺蟲之效,正是基於其內蘊的「毒性」特點。這種毒性,被認為源於其所含物質,能強烈抑制寄生蟲的生長與繁殖活動,從而達到直接殺滅寄生蟲之目的。同時,砒石「大寒」的藥性也扮演重要角色。其寒涼之氣能進一步抑制寄生蟲的活力,使其難以在宿主體內存活繁衍。透過這種「毒攻」與「寒抑」的綜合作用,砒石在傳統上被視作一種能有效殺滅並防止寄生蟲在體內繁殖的藥物。
砒石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中藥「砒石」的現代化解讀如下:
「砒石具有強大的腐蝕力,能用於治療嚴重的膿瘍、瘡疽,可幫助去除壞死組織及腐肉。此外,它也能用於處理痔瘡,使其乾枯萎縮。同時,砒石還具有殺蟲效果,可用來消滅體內外的寄生蟲。」
這段描述突出了砒石在古代中醫學中的應用範圍,包括外科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治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砒石是一種劇毒物質,在實際使用時需極為謹慎。但此處不進一步討論其使用方法或安全須知。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砒石的描述如下:砒石是極為熱性且劇毒的藥材,其中的砒霜毒性更為強烈。只要鼠雀攝取少量,便會立即死亡;貓狗若食用了中毒的鼠雀,也會同樣遭受危及生命的危險。人類若不慎服用約一錢的量,也可能致命。即使如鈎吻、射罔等劇毒植物的威力,也不過如此。然而,在宋代人所著的《本草》中,卻未詳盡描述砒石的毒性,這實在讓人費解。實際上,砒石在古代也被視為一種礦石。
一旦砒石與酒或燒酒相結合,便會腐蝕腸胃,迅速奪去生命,即使使用綠豆或冷水,也難以解毒。因此,砒石通常不會被加入湯藥中,而是作為丹丸的一部分。對於痰瘧和齁喘等疾病,砒石確實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能夠迅速控制病情。然而,患者在服用砒石後,只能飲用冷水,不能攝取其他食物或飲料,並需靜臥休息一天或一夜,這樣一般不會引起嘔吐。但若稍有不慎攝取其他物質,就可能誘發嘔吐。砒石的純熱性和燥烈性,與燒酒和焰消相似,它能有效驅散寒疾和濕痰,使患者迅速恢復健康。然而,對於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開放性傷口的患者,絕不能使用砒石,因為其毒性會通過傷口進入血液,導致生命危險。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砒石的描述如下:砒石是極為熱性且劇毒的藥材,其中的砒霜毒性更為強烈。只要鼠雀誤食少量,便會立即死亡;貓狗若食用了中毒的鼠雀,也會同樣喪命;人服用至約一錢左右,更是致命。其毒性之強,即使是最具劇毒的鈎吻、射罔等植物,也不過如此。然而,在宋代人所著的《本草》中,卻未詳盡描述砒石的劇毒性,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砒石也是古代礦物的一種。
如果砒石遇到酒或燒酒,將會腐蝕腸胃,瞬間奪人性命,即使是綠豆、冷水,也難以解救。因此,砒石通常不會用於湯飲,而是製作成丹丸。對於痰疾、瘧疾以及哮喘等病症,使用砒石確實能迅速產生療效,有如神效。但是,服用時必須用冷水送服,避免攝取其他食物,靜臥一天或一夜,通常不會引起嘔吐;若稍微攝入其他東西,就可能引發嘔吐。砒石的乾燥、熱性特性,與燒酒和焰硝相同。正因為它具有這種純熱的特性,所以能驅散寒冷疾病和濕痰,使人體頓時恢復健康。然而,對於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口有出血的情況,絕對不能使用砒石,否則其毒性進入血液,將會致命。
- 《 本草匯言》: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匯言》的記載,砒石是一種能驅除季節性瘧疾,消除哮喘,以及化解壞死組織的藥物。
當患了季節性的瘧疾,這是因為身體外受暑熱,內傷生冷,導致體內的寒熱失衡,進而引發瘧疾。體內會積聚痰涎,埋藏在營分之中,因此發作時會感到寒熱交錯,頭暈胸悶。只需服用微量的砒石,以冷水吞服,就能迅速消除體內的痰涎,使瘧疾得以緩解。
對於哮喘的治療,是因為肺部有潛伏的冷涎,或者受到胃寒、暑熱、風濕等外邪的影響,亦或是情緒激動、勞累、飲食過飽或過餓等因素誘發。服用微量的砒石,用溫水調服,能立即開通潛伏的痰涎,從而緩解哮喘。
對於壞死組織的處理,無論是背部生癰,或是各種潰瘍,當膿血內閉無法排出,壞死組織堅硬不腐爛,導致膿潰逐漸加深,新肉逐漸壞死。將微量的砒石粉末,混入黃蠟條內,插入瘡口之中,能使壞死組織自動分解,膿血自動流出。但是看到效果後就應立即停止使用,不能長期大量使用。
然而,砒石具有強烈的毒性,不可以隨便嘗試。例如,當瘧疾的邪氣尚未完全從汗中排出,表面的邪氣尚未清除,或者長期瘧疾導致陰虛陽弱,這時不適合使用砒石。同樣地,對於哮喘,如果肺部有熱氣且體質虛弱,或伴有陰虛勞損,砒石也不適用。對於壞死組織的處理,如果是由於陽氣不足,胃口不佳,瘡口出現惡化的徵兆,並且精神疲弱,砒石同樣不適用。
- 《 日華子諸家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日華子諸家本草》中的記載,砒石這種中藥材可以被用來治療瘧疾以及與腎相關的疾病。在古代中醫學中,砒石因其強烈的藥性和特殊的療效,被認為是治療某些頑固性疾病的重要藥物之一。
在這裡,“治瘧疾”指的是砒石可以用來治療瘧疾,這是一種由蚊蟲叮咬傳播的寄生蟲病,主要症狀包括發熱、寒戰和出汗等。“腎氣”則是指與腎臟功能相關的疾病,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水,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因此,砒石也被認為對調節腎臟功能、治療與腎相關的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砒石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礦物質,現代醫學已經明確指出其對人體的極大危害。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嚴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條件,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健康損傷。但在此題目要求下,我們不進一步討論其現代使用的安全性問題。
- 《 本草綱目》: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砒石這味藥物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首先,它能用於控制及改善嚴重的呼吸系統問題,如齁喘(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次,砒石對於處理腸胃道的長期問題,如積痢(慢性腹瀉)也有一定療效。此外,該藥物還具有強大的外部治療效果,可用於處理肉體上的傷害或病變,如加速腐肉的清除和促進傷口癒合。再者,它還被用於去除身體內的瘀血和腐肉,以及治療淋巴結核(瘰癧)等病症。
砒石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砒石的抗氧化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主要作用機制在於高效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自由基作為活性氧物種(ROS),因其高度不穩定性,可攻擊細胞膜、蛋白質及DNA等生物大分子,引發氧化應激,導致細胞損傷、加速衰老及疾病發生。砒石能直接作為自由基清除劑,中和這些不穩定的分子,從而保護細胞結構與功能完整性。
進一步的研究揭示,砒石不僅限於直接清除作用,它還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這是細胞膜受自由基攻擊後產生鍵斷裂的主要病理過程,有效減輕氧化損傷。此外,砒石被觀察到能增強細胞內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或其基因表達,從而提升細胞自身的抗氧化防禦能力。這種多靶點的作用模式,使其能從不同層面抵禦自由基侵害,維持細胞的氧化還原平衡。
2. 抗菌
砒石之抗菌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向其內含之砷元素為主要活性成分。砷對多種細菌、真菌及病毒展現廣譜抑制作用。其機制可能涉及砷元素干擾微生物之關鍵代謝路徑,特別是透過結合其體內重要酶類蛋白之硫醇基團,導致酶活性失活,從而阻礙能量生成、核酸合成及其他維持生命之必要活動。此代謝干擾作用有效抑制病原體之生長與繁殖。此外,其藥理作用亦包含對宿主免疫功能之增強,能促進抗體產生,並提升機體抵抗感染之能力。此作用可能透過調控免疫細胞活性等機制實現,共同構成砒石多元之抗菌藥理基礎。
3. 抗腫瘤
砒石,即三氧化二砷,其抗腫瘤效應主要歸因於多靶點作用。它透過抑制癌細胞DNA複製與修復,干擾細胞週期進程,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更重要的是,砒石能誘導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透過活化內源性與外源性凋亡途徑(如粒線體途徑),降解關鍵蛋白質,導致細胞不可逆死亡。此外,它能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斷腫瘤營養供應,進一步遏制其生長與轉移。
砒石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1-2.5釐。外用:研末撒、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
砒石的炮製
處理砒石的步驟
- 去淨雜質
- 砸碎
- 裝入砂罐內
- 用泥將口封嚴
- 置爐火中煅紅
- 取出放涼
- 研為細粉
相關文獻
- 《雷公炮炙論》: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從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乾,卻入瓶盛,於火中煅,別研三萬下用之。
- 《日華子本草》:砒石,醋煮殺毒乃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砒石注意事項:
- 有大毒,用時宜慎:砒石為劇毒物質,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 體虛及孕婦忌服:體虛和孕婦抵抗力較差,不宜服用砒石。
- 畏綠豆、冷水、醋:砒石與綠豆、冷水、醋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毒性。
砒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痔瘡甲狀腺腫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牙齦潰爛損傷霍亂疼痛
砒石含有的化學成分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硫(Sulfur), 鐵(Iron)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