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大通丸

神效大通丸

SHEN XIAO DA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5%
大腸經 15%
腎經 14%
肝經 13%
心經 11%
胃經 5%
膀胱經 3%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大通丸」方劑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烏頭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痹、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烏頭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 活血化瘀,通經絡: 烏頭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對於血瘀不通導致的疼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烏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阻,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神效大通丸的組成中包含砒石,這是一種長期以來在中醫藥中被使用的成分。首先,砒石具有解毒、消腫的效果,能夠用於治療一些由於毒素積聚所引起的疾病。傳統中醫認為,砒石可調和體內的陰陽,促進氣血運行。

然而,需注意的是,砒石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具毒性,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配方中的砒石一般會在特定的劑量和配伍下使用,以平衡其療效與安全性。古代醫方中常常依賴經驗和實驗來調整砒石的用量,確保達到療效同時避免毒性影響。此外,神效大通丸常用於特定的病症,搭配其他中藥材共同作用,以增強療效並降低可能的副作用。因此,砒石的使用在中藥方劑中並非隨意,而是基於深厚的中醫理論和實踐經驗。

「神效大通丸」中添加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迅速排出體內積存的濕氣、痰飲等,達到通利水道、消腫解毒的效果。

同時,巴豆還具有一定的破血散瘀功效,可以幫助治療瘀血阻滯所導致的各種疾病。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神效大通丸」方劑中包含「芫花」,其原因主要在於芫花性峻烈,具有強烈瀉下通便之效。方劑中使用芫花,意在以其強力攻逐寒邪、消積導滯,對於寒凝氣滯、積聚成塊、腹痛便祕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然而,芫花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緩其毒性。因此,使用「神效大通丸」時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神效大通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對於因肺燥或痰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增強其止咳化痰效果。
  2. 宣肺通絡: 杏仁還具有宣肺通絡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呼吸道阻塞,對於因肺氣不通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杏仁能起到宣肺通絡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增強其通暢氣道、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神效大通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因氣血阻滯而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麝香能有效穿透血腦屏障,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細胞功能,達到醒神開竅之效。
  2.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神效大通丸中加入麝香,旨在增強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其在治療相關疾病方面更具療效。

神效大通丸的組成中包含鉛丹,主要是因為在傳統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有特定的療效。鉛丹(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鉛)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去瘀散結的作用,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這使得鉛丹在一些中藥方劑中被應用於治療特定的疾病,如淤血引起的疼痛或腫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鉛丹是一種重金屬,其毒性和副作用不容忽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使用含鉛丹的中藥方劑時,應謹慎評估其必要性與安全性。

在現代醫學日益發展的背景下,許多中藥方劑也在逐步根除有毒成分,以提升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因此,對於神效大通丸中的鉛丹,應保持警惕與合理使用的態度。

神效大通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1. 通便瀉下: 皁莢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刺激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有助於治療便祕、腹脹等症狀。
  2. 消積化痰: 皁莢亦有消積化痰的作用。其所含的皁苷可以分解積滯,促進消化,並能潤肺化痰,對於食積停滯、痰濕阻滯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神效大通丸中加入皁莢,旨在發揮其通便瀉下、消積化痰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神效大通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的自然銅成分具有特殊的療效。自然銅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和消炎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從而對抗多種病理狀態。其具有金屬元素的特性,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提高免疫力。

此外,自然銅在某些中醫理論中被視為「重鎮」藥物,能夠強化方劑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在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當與其他補血、活血的藥物搭配時,自然銅可以增強方劑的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然而,自然銅的使用也需要謹慎。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毒性反應,因此在炮製和服用時必須遵循專業指導。總體而言,自然銅的運用體現了中醫對於自然元素與人體健康之間複雜關係的深刻理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大通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癥瘕」,即古代所指的腹內積聚結塊,屬氣血瘀滯或痰濕凝結所致的頑固病症。癥為有形固定、痛有定處;瘕為假聚成形、時聚時散。其病機多與寒凝、痰瘀、毒積相關,臨床表現為腹部硬塊、疼痛拒按,或伴脹滿、閉經、水腫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一、峻藥攻逐,破結消積

方中核心藥物分為三類,共奏破積、逐瘀、散結之效:

  1. 溫通破寒

    • 川烏頭(炮製):辛熱大毒,善逐深層寒凝,開通經絡閉阻,為「沉寒痼冷」之要藥。炮製後毒性稍減,仍保留強效溫散之力。
    • 豬牙皂莢:辛咸性溫,滌痰開竅,攻散痰積,與川烏協力破除寒痰瘀阻。
  2. 逐瘀攻毒

    • 巴豆:辛熱大毒,峻下冷積,開通腑氣,更擅「斬關奪門」以消腹中癥塊。
    • 芫花(醋炒):苦辛溫毒,專攻水飲痰癖,醋製增強入血分消積之效。
    • 砒黃(砷霜):大熱劇毒,劫痰截瘧,古代用於頑痰死血交結之重症,可「以毒攻毒」。
  3. 活血通絡

    • 自然銅:散瘀止痛,促進血行,研磨外滾於丸藥表面,增強破血消癥之力。
    • 黃丹(炒紫):原為鉛丹,炒後減毒,古代用之化瘀滯,佐助消散積塊。

二、佐使調和,引藥達所

  • 杏仁:苦溫潤降,既助宣肺氣以開郁閉,又潤腸通便,緩解峻藥傷津之弊。
  • 麝香:芳香走竄,穿透力極強,引諸藥直達病所,疏通經絡壅滯。
  • 黑豆麵為丸:取其甘平緩和毒性,保護脾胃;生薑、橘皮湯送服,溫中和胃,兼防嘔逆。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毒藥猛劑」為思路,針對癥瘕形成之「寒、痰、瘀、毒」四因:

  1. 溫散寒凝:川烏、巴豆、砒黃協力破除陰寒痼結,為積塊鬆動基礎。
  2. 滌痰逐水:皂莢、芫花攻逐痰濕,瓦解病理產物黏滯。
  3. 破血消癓:自然銅、黃丹直入血分,散瘀化積。
  4. 通竅走竄:麝香引導藥力穿透凝結之處,增強全方透達之效。

全方體現「峻藥緩攻」之法,以綠豆大小丸劑緩釋藥性,兼借自然銅末外滾強化局部作用,避免過度傷正。然須注意,此類方劑須嚴格把控劑量與辨證,非氣壯邪實者不可輕用。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砒黃1分(細研),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芫花1兩(醋拌炒令黃),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麝香1錢(細研),黃丹1分(炒令紫色),豬牙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自然銅1兩(細研,別用)。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黑豆面和丸,如綠豆大,以研了自然銅末滾過。
每服3丸,空心煎生薑、橘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效大通丸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大通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砒黃1分(細研),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芫花1兩(醋拌炒令黃),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麝香1錢(細研),黃丹1分(炒令紫色),豬牙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自然銅1兩(細研,别用)。 主治:癥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