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霜丹
YU SHU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霜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砒石,這在使用上引起了不少爭議。砒石,作為一種含砷的礦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在中醫理論中,砒石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抗炎作用。在特定的病理情況下,砒石可以有效地協助清除體內的病邪,並改善症狀。
中醫強調“藥性”與“劑量”的關係,玉霜丹中的砒石通常是經過特殊加工以降低其毒性,且在傳統用法中往往用於特定的症狀或病況。這使得其在中醫的複雜理論體系中仍然擁有一席之地。此外,玉霜丹組方的確立,歷經古今醫家臨牀使用的驗證,表明其在治療某些疾病上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總之,雖然砒石帶來一定的風險,但在中醫的視角中,其使用是基於對疾病的深刻理解和歷史的積累,需謹慎對待,並遵從專業指導。
玉霜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玉霜丹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芒硝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癒合。
- 引藥下行:芒硝為重鎮藥,能引藥下行,促進藥物直達病竈。玉霜丹中其他藥物多為清熱解毒藥,芒硝可引導這些藥物迅速到達病變部位,發揮更好的療效。
總之,芒硝在玉霜丹中的作用是清熱解毒、引藥下行,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瘡瘍的目的。
玉霜丹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玉霜丹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寒水石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 涼血止血: 寒水石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等,可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在玉霜丹中,寒水石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功效
玉霜丹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玉霜丹主要由四味中藥組成,分別為:
- 砒石:解毒、殺菌、消炎。
- 芒硝:利尿通便、清熱解毒、止血。
- 寒水石:清熱燥濕、化痰止咳。
- 白石脂:根據古文記載,此方並未特別說明其功效。
主治分析
根據《楊氏家藏方》記載,玉霜丹主治:
- 男子虛冷
- 婦人帶下
- 一切瀉痢之疾
治療原理
從古文描述的炮製方法來看,砒石與芒硝經過高溫煅燒,然後與寒水石、白石脂混合成丸。結合方劑組成與主治,可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 男子虛冷:方中並未明確指出“虛冷”的具體症狀,但砒石與芒硝皆有“毒性”,少量使用,或有溫補之效,白石脂或有收斂固澀之能。
- 婦人帶下:帶下病多與濕熱、脾虛、腎虛有關。方中芒硝、寒水石清熱燥濕,白石脂收斂固澀,可能有助於改善帶下症狀。
- 一切瀉痢之疾:瀉痢多因濕熱、脾胃虛弱所致。方中芒硝、寒水石清熱燥濕,可能有助於止瀉。對於“虛冷、吐瀉、腹痛、下痢赤白”,方中並未明確說明如何發揮作用,但白石脂收斂止瀉,或可減輕症狀。
總體而言,玉霜丹的治療原理可能與其清熱燥濕、收斂止瀉等功效有關。然而,由於缺乏現代藥理學研究,其具體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
傳統服藥法
砒1兩,焰消半兩(以上2味同研細,以濃墨汁塗紙,候乾,裹作十裹,先用熟炭火3斤燒一新坩鍋子令紅。先下一裹藥,候煙盡,再下一裹,如此下十裹,藥盡,看坩鍋子內其信砒煉如汁,即傾出碟子內,候冷,研細),寒水石1兩(火煅過,候冷,研細),白石脂1兩(研細)。
上為末。水和為丸,如雞頭子大,日中曬令極乾,再入坩鍋子內,上用園瓦子蓋口,以熟炭5斤煅通紅為度,傾出碟內如玉色,候冷,瓷盒收之。
每服1丸或2丸,虛冷、吐瀉、腹痛、下痢赤白,用米飲送下;婦人宮臟久冷、赤白帶下,腹脅撮疼,用冷醋湯送下,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毒,不可多服,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霜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砒1兩,焰消半兩(以上2味同研細,以濃墨汁塗紙,候乾,裹作10裹,先用熟炭火3斤燒1新坩鍋子令紅。先下1裹藥,候煙盡,再下1裹,如此下10裹,藥盡,看坩鍋子內其信砒煉如汁,即傾出碟子內,候冷,研細),寒水石1兩(火煅過,候冷,研細),白石脂1兩(研細)。 主治:男子虛冷,婦人帶下,及一切瀉痢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