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蟬退丸

五靈蟬退丸

WU LING CHAN T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6%
大腸經 11%
脾經 11%
胃經 10%
心經 10%
小腸經 8%
腎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蟬退丸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疏風止痙:蟬蛻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蟬蛻對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皮膚瘙癢、小兒驚風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經活絡,止癢消腫:蟬蛻還具有通經活絡、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濕痺痛、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引起的疼痛和瘙癢,蟬蛻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五靈蟬退丸方劑中包含蟬蛻,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痙、通經活絡等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五靈脂為五靈蟬退丸的組成藥材,其加入原因主要為兩點: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腫脹等症狀,五靈脂可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2. 解毒止癢:五靈脂亦具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因蟲毒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五靈蟬退丸中的蟬蛻,本身也具有疏風散熱、止癢消腫之效,與五靈脂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五靈蟬退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其組成中的砒石,雖然是一種毒性物質,但在中醫理論中,砒石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的特性。在古代醫學中,多種礦物質被廣泛用於治療疾病,砒石作為一種藥物,其使用必須遵循特定的劑量和制備方法,以確保安全有效。

在五靈蟬退丸中,砒石有助於驅除體內的邪氣,結合其他中藥材共同發揮療效。此外,砒石的使用通常伴隨著豐富的炮製技術,藉此減少其毒性,並保留其療效。因此,雖然砒石的存在引起人們的擔憂,但在中醫的整體觀念中,這樣的用藥方法是經過長期實踐而逐步累積的經驗,意味著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仍然能發揮其療效。

五靈蟬退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方中以其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消解風熱毒邪,並減輕瘡瘍腫痛,達到退熱消腫之效。
  2. 驅蟲止癢:雄黃善於殺蟲止癢,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寄生蟲的繁殖,並減輕瘙癢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消除皮膚疾病的病竈,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之效。

五靈蟬退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五靈蟬退丸主治風熱咳嗽,而杏仁能潤肺化痰,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咳嗽症狀。
  2. 宣肺通竅: 杏仁還有宣肺通竅的作用,能促進肺氣宣降,開通鼻竅,對於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杏仁的加入,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宣肺通竅,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熱咳嗽的目的。

五靈蟬退丸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在於輕粉具有以下特性:

  1.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燥濕止癢:輕粉具燥濕止癢功效,能有效治療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五靈蟬退丸中以輕粉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治療暑熱、濕疹等病症。然而,輕粉毒性較大,應謹慎使用,並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五靈蟬退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利濕化痰: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之功效。它能清熱解表,散風止痛,對於因風熱或濕熱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淡豆豉與五靈蟬退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蟬蛻、僵蠶等,共同作用,可以達到清熱解毒、散風止痙、化痰止咳的功效。同時,淡豆豉還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靈蟬退丸的組成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馬兜鈴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疼痛,如風濕疼痛、腰痛、腹痛等,馬兜鈴均可發揮一定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五靈蟬退丸為複方製劑,各味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馬兜鈴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可加強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效果,並能降低單味藥材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靈蟬退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治療「年久、近日咳嗽」,適用於各種新久咳嗽症狀。

組成藥物分析

  1. 蟬退(蟬蛻)

    •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
    •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利咽、透疹止癢。
    • 在本方作用:清肺熱、緩解咽喉不適,適用於風熱或肺熱咳嗽。
  2. 五靈脂(生)

    • 性味苦甘溫,歸肝經。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 在本方作用:可能用於因久咳導致氣血瘀滯,改善胸悶、咳血等症。
  3. 砒石(生)

    • 性味辛、大熱,有大毒,歸肺、肝經。
    • 功效:劫痰定喘、殺蟲腐蝕。
    • 在本方作用:用於頑痰伏肺之重症咳嗽,劫痰平喘,但毒性需慎用。
  4. 雄黃(生)

    • 性味辛溫,有毒,歸肝、胃經。
    • 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在本方作用:可能用於痰濕壅肺或感染導致的咳嗽。
  5. 杏仁(去皮尖)

    • 性味苦微溫,歸肺、大腸經。
    • 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在本方作用:作為止咳平喘的核心藥物,降氣化痰。
  6. 輕粉(主要成分氯化亞汞)

    • 性味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功效:逐痰通便、攻毒殺蟲。
    • 在本方作用:通過通便逐痰,使肺熱痰濁從下焦排出。
  7. 淡豆(推測為淡豆豉或黑豆)

    • 性味苦寒或甘平,歸肺、胃經。
    • 功效:宣發鬱熱、解毒和中。
    • 在本方作用:可能輔助疏散肺熱,調和藥性。
  8. 馬兜鈴(生)

    • 性味苦微辛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在本方作用:直接作用於肺熱咳嗽,清熱化痰。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病機推測

    • 本方針對「頑痰伏肺」或「肺熱痰壅」導致的劇烈或久咳。
    • 可能涉及痰熱互結、氣血瘀滯、或兼有外邪未清的複雜咳嗽。
  2. 藥物配伍特點

    • 清熱化痰:蟬退、馬兜鈴、杏仁共奏清肺化痰之效。
    • 劫痰鎮咳:砒、雄黃、輕粉等烈性藥物可強力祛痰,適用於頑固痰飲。
    • 活血行氣:五靈脂改善因久咳導致的氣滯血瘀。
    • 通腑瀉熱:輕粉可能使痰熱從下焦排出。
  3. 整體治療思路

    • 通過 祛痰逐飲、清泄肺熱、止咳平喘 三方面作用治療咳嗽。
    • 因含多種毒性藥物(砒、雄黃、輕粉),推測適用於 症重體實、痰熱壅盛 之咳喘,非尋常輕症。
  4. 用藥特色

    • 生藥比例高,毒性較大,體現古代「霸道」祛邪思路。
    • 生薑、荸薺汁 制丸,可能兼具緩和藥性與增強化痰作用。

總結

本方的特點在於:

  1. 峻烈劫痰:通過砒、雄黃、輕粉等毒性藥物強力祛痰。
  2. 肺腸同治:既清肺化痰,又通腑泄熱,使邪有出路。
  3. 新久咳嗽皆治:適用於急慢性咳嗽,但需辨證為實熱痰盛之證。

此方展現了古代中醫對頑固性咳嗽的峻猛治法和獨特思路。

傳統服藥法


蟬退1兩(去頭足),五靈脂半兩(生),砒(生)半兩,雄黃(生)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輕粉1兩,淡豆49粒,馬兜鈴1兩(生)。
上藥除輕粉外,研為末,用生薑、荸薺自然汁合粉藥為丸,如龍眼大。
每服1丸,臨臥細嚼,生薑湯送下。
忌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靈蟬退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靈蟬退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蟬退丸, 出處:《續本事》卷五。 組成:蟬退1兩(去頭足),五靈脂半兩(生),砒(生)半兩,雄黃(生)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輕粉1兩,淡豆49粒,馬兜鈴1兩(生)。 主治:年久、近日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