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肺散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和解表散寒的功效。
防己性寒,味苦,入膀胱、肺經,具有利水消腫、解表散寒的功效。金肺散多用於治療肺熱壅肺、痰多喘咳等症狀,而防己在此方中起著利水消腫、宣肺解表的作用。
一方面,防己可利水消腫,幫助去除肺部積液,緩解痰多、喘咳等症狀;另一方面,防己可解表散寒,解除表寒引起的肺熱壅肺,使肺氣宣暢,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所述,防己在金肺散中起到利水消腫、宣肺解表的作用,是治療肺熱壅肺、痰多喘咳等症的重要藥材。
金肺散方劑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行氣止痛: 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消腫止痛,對於肺經氣滯、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 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除肺熱,化解痰火,對於因肺熱壅盛、痰熱互結而引起的咳嗽、痰黃、氣喘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金肺散中加入鬱金,是為了利用其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藥性,以達到治療肺系疾病的目的。
金肺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其組成中含有砒石,這是一種具有強烈毒性的礦物質,雖然現代醫學對其使用有所保留,但在古代中醫理論中,砒石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砒石的使用主要源於其在中醫中被視為"寒"性藥物,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病邪,特別是對於肺部的濕熱和痰濁有一定的作用。由於金肺散的配方意圖針對肺部的遊離病邪,因此在一定劑量下加入砒石,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
然而,由於砒石的毒性,現代醫學對其使用非常謹慎,許多現代中醫家多選擇用其他無毒性成分替代。因此,在使用含砒石的方劑時,應謹慎權衡其療效與潛在風險,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金肺散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金肺散主要針對肺熱痰濕之症,半夏可有效化解肺中痰濕,利於氣機宣降,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肺熱痰濕可導致氣逆上湧,出現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降逆止嘔,改善肺氣上逆,使患者症狀得以緩解。
總而言之,半夏在金肺散方劑中,能有效化解肺熱痰濕,降逆止嘔,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肺熱痰濕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肺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記載主治
根據《黃帝素問宣明論方》記載,金肺散主治「小兒諸般喘嗽,急驚風」。
組成與功效
方劑組成包含:
- 防已:利水消腫、祛風溼。
- 鬱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砒石:解毒殺蟲、破積通便。
- 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文記載的主治與方劑組成,金肺散的治療原理可推測如下:
小兒喘嗽:方中半夏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對於痰濕引起的咳嗽、氣喘有一定療效。
急驚風:急驚風常伴有高熱、抽搐、神昏等症狀。鬱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然而,砒石具有毒性,且主要功效為解毒殺蟲、破積通便,與急驚風的病機關聯性較弱。且古文另有專治驚風的方劑(鎮庭散、定命散),因此砒石在金肺散中的作用尚待考證,可能是為了加強整體方劑的排毒、通利作用。
綜合作用: 金肺散的組成中,雖然沒有直接針對發熱的藥物,但是透過祛痰、活血、解毒等作用,可以改善身體的整體狀態,可能間接影響到發熱。同時,方中的防已和鬱金,對應到治療驚喘、肚脹咳嗽的鎮庭散,以及治療天吊驚風的定命散,皆有鬱金,說明鬱金可能也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的藥物之一。
總體而言,金肺散的治療原理,是以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為主,輔以活血行氣、解毒通利,從而達到緩解小兒喘嗽、驚風等症狀的目的。不過由於古籍記載簡略,且方劑中含有毒性藥物,其具體作用機制和配伍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錫灰1錢 漢防己2錢 鬱金1錢半 砒黃2錢 半夏1錢半(湯洗七次)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小兒加減,食後煎豬肉湯調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肺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四。 組成:錫灰1錢,漢防己2錢,鬱金1錢半,砒黃2錢,半夏1錢半(湯洗7次)。 主治:小兒諸般喘嗽,急驚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