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效散

SHOU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0%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4%
心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守效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的砒石(即白砒)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是有毒的化合物,但在古代中醫藥學中,砒石卻被用作某些疾病的治療。砒石主要含有亞銻化合物,依其特性可以用於發汗解毒和治療某些感染性疾病。中醫認為,它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然而,砒石的使用需極為謹慎,因為劑量不當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中毒反應。這也顯示出古代醫學在用藥上的冒險和缺乏科學性的探索。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對砒石的危險性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導致其使用逐漸被限制或替代。因此,守效散的現代應用逐漸淡化,提醒我們在使用傳統方劑時,必須結合科學知識並注意安全性。

守效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性:

  1. 溫胃止嘔: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丁香可以起到溫暖脾胃、止嘔止瀉的作用。
  2. 行氣止痛: 丁香又具行氣止痛之功,能疏通氣血,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丁香可以起到溫通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守效散中加入丁香,可以起到溫胃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守效散中包含松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痛消腫: 松香性溫燥,具有較強的止痛消腫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疼痛,而樹脂成分則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
  2. 固定藥物: 松香具有粘性,可以將藥物粉末固定在患處,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松香也能起到保護傷口的作用,防止外界的感染。

守效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功效: 輕粉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守效散作為治療小兒疳積、腹痛、腹瀉等症的方劑,其中輕粉的加入有助於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疾病。在守效散中,輕粉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症狀。

在中藥方劑「守效散」中,烏頭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烏頭性熱味辛,能夠散寒止痛、溫經通絡,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烏頭能夠增強方劑的溫經散寒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非常有益。

守效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溼疹、瘙癢等症狀。守效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止癢效果。
  2. 收斂止血: 白礬亦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控制溼疹滲出,減少炎症反應。對於伴有滲出液的溼疹,白礬的加入能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加速皮膚癒合。

綜上所述,白礬在守效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止癢,還能收斂止血,幫助治療溼疹等皮膚病。

守效散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麻木等症,對於因氣血不通導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解毒消腫: 蜈蚣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瘡瘍腫毒等症,對於外傷感染導致的紅腫熱痛,有一定的療效。

守效散中加入蜈蚣,旨在通過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守效散主治功效分析

守效散,出自《証治準繩》,其組成包含砒石、丁香、松香、輕粉、烏頭、白礬、蜈蚣等七味藥材,其古代功效主治為「疔瘡惡肉」。根據多部古籍的記載,可深入分析其治療原理及主治功效如下:

主治病症

綜合各醫籍記載,守效散主要針對疔瘡,特別是疔瘡潰破後,膿水流出,惡肉滋生之情況。此疔瘡往往伴隨全身症狀,如發熱、譫語、昏沉、麻木等,且脈象多呈現浮洪之象。

治療原理

守效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以毒攻毒,拔毒外出:方中砒石為劇毒之品,能以毒攻毒,強力殺蟲,清熱解毒,直達病竈,拔出疔毒。蜈蚣亦具攻毒之效,能破癥散結,攻毒止痛,加強拔毒外出之作用。
  2.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輕粉、白礬皆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消除瘡瘍局部之紅腫熱痛。輕粉更能消腫散結,有助於疔毒之消散。
  3. 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烏頭、丁香皆屬辛溫之品。烏頭能溫腎助陽,散寒止痛,可針對疔瘡引起的寒邪外侵,起到溫經散寒之效。丁香則能溫腎暖胃,有助於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4. 收斂生肌,防腐止血:松香、白礬皆具收斂之性。松香可防腐固位,止血生肌,有助於瘡口癒合。白礬則能燥濕止癢,對於瘡瘍滲液較多者,有收斂乾燥之效。

使用方法與配合

古籍記載,使用守效散前,往往會先以鈚針刺破瘡口,使惡血流出。隨後,將守效散以唾津調和後敷於瘡面,再以紅玉錠子(一種外用藥物)紝之。此法可使藥力直達病竈,並輔以其他外治方法,以促進疔瘡之消退。

古籍中也提到,對於疔瘡初起,伴隨發熱譫語等全身症狀時,不可輕易使用寒涼藥物,以免誤治。應先審察脈證,採取發汗、攻下等方法,待病情穩定後,再使用守效散。

總結

守效散為外治疔瘡之要方,其配伍獨特,既有攻毒拔毒之強烈藥物,又有溫陽散寒,收斂生肌之輔助藥物。諸藥合用,共奏拔毒外出,消腫止痛,收斂生肌之效,可有效治療疔瘡及瘡瘍潰破後之惡肉滋生。其使用需配合整體辨證論治,方能發揮其應有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砒(生)1錢,白丁香1錢,松香1錢,輕粉1錢,川烏1錢,生礬1錢,蜈蚣1條(焙乾)。
上為極細末。
鈚針刺破瘡口,令血出,唾津調藥,貼之瘡上,其根自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毒性,使用時應慎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具有毒性的中藥同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守效散,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五。 組成:砒1錢(生),白丁香1錢,松香1錢,輕粉1錢,川烏1錢,生礬1錢,蜈蚣1條(焙乾)。 主治:疔瘡惡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