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黃熏方

PI HUANG XU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腎經 15%
大腸經 13%
胃經 13%
肺經 6%
心經 6%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砒黃燻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療效顯著的解毒、消腫。該方劑的主要成分之一為砒石,這種礦物質常被用於中醫理論中,因其具備特定的藥效。中醫認為,砒石具有澈毒、解熱和消腫的效果,能有效應對某些因毒素或炎症引起的疾病。

砒石中含有的某些成分,據說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體內的滯氣,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在古代,砒石的使用受到嚴格的限制,因其在高劑量下可能導致毒性反應,因此中醫師往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來調整其用量,達到療效與安全的平衡。

總之,雖然砒石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可能受到爭議,但在中醫藥的歷史中,它的作用不可忽視,正是基於深厚的理論基礎及歷代醫者的臨牀經驗,才使得這一方劑在特定情況下仍被應用。

砒黃燻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驅除皮膚表面的寄生蟲,緩解瘙癢症狀。古人常以雄黃製成藥膏或燻蒸藥物,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
  2. 解毒消腫: 雄黃也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功效,可以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促進傷口癒合。在一些皮膚病的治療中,雄黃可以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砒黃燻方是一種源於中醫的方劑,主要用於驅蟲及改善皮膚病症。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是因為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及抗炎作用。硫磺的化學特性使其能夠與皮膚上的病原菌以及寄生蟲產生反應,從而達到驅蟲的效果。此外,硫磺在陰陽平衡的理論下,能夠調節體內的濕熱,改善因濕氣重而導致的皮膚疾病,如濕疹、癬等。砒黃燻方利用硫磺的揮發性,透過燻蒸療法,使其成分能夠深入皮膚,迅速發揮療效。同時,硫磺的強烈氣味也有助於驅除惡氣,提升治療的整體效果。在這種結閤中,砒黃燻方展現出多重療效,使其成為治療某些皮膚病及寄生蟲感染的有效選擇。整體而言,硫磺在此方劑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體現了中醫藥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砒黃燻方中加入艾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止血生肌等功效。與砒黃配伍,可以增強砒黃的殺蟲止癢、消腫止痛作用,同時也可緩解砒黃的毒性,使藥效更加顯著。
  2. 輔助治療: 艾葉的煙燻具有驅蟲、消炎的作用,可以配合砒黃燻蒸,更好地治療皮膚病。同時,艾葉的香氣可以舒緩患者情緒,減輕痛苦。

總之,艾葉在砒黃燻方中起到增強藥效和輔助治療的作用,與砒黃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砒黃燻方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的砒黃燻方,以砒石、雄黃、硫磺、艾葉四味藥物組成,主治「諸疥」。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強力殺蟲消滅病原: 方劑的核心是砒石、雄黃和硫磺。砒石性極毒,具有極強的殺蟲作用,能直接殺滅疥蟲等皮膚寄生蟲,從根本上解決疥瘡的病因。雄黃亦為毒性藥物,具有殺蟲、解毒之效,與砒石協同作用,增強殺蟲效果,並可能減輕砒石的毒性。硫磺則具有溫通經絡、殺蟲止癢的功效,進一步消滅疥蟲,並緩解疥瘡引起的瘙癢症狀。

2. 解毒斂瘡促進癒合: 雖砒石、雄黃毒性較強,但方中加入艾葉,則起到一定的解毒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艾葉性溫,具有散寒調經、止血安胎的功效,在這裡可能發揮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以減輕砒石、雄黃的毒副作用,並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加速瘡瘍癒合。

3. 外用燻蒸,直達病竈: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用法為「搗研為散、令勻,每用生油調藥半錢匕,於手心內摩熱後,遍揩周身有疥處便睡」,此法為外用燻蒸療法。將藥物研末與油調和,摩擦生熱後塗抹患處,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於疥蟲及其寄生的皮膚組織,藥效更為直接有效。熱力作用也能促進藥物吸收,並有一定的殺滅病菌作用。

綜上所述,砒黃燻方通過砒石、雄黃、硫磺的強力殺蟲作用,以及艾葉的解毒斂瘡作用,配合外用燻蒸的施藥方法,達到治療「諸疥」的目的。其治療機制是多靶點、多層次的,既能殺滅病原體,又能促進組織修復,是古代治療疥瘡的有效方劑。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方中含有劇毒藥物砒石,使用需謹慎,現代臨牀已極少使用此方。

傳統服藥法


砒黃(研)半錢,雄黃(研)半錢,石硫黃(研)半兩,熟艾5兩。
上為細末,將藥鋪在紙上令勻,緊卷如餅(飠炎)樣,用面糊粘卻,切為四段。
患人早食,及大小便了,當仰臥,安菊於4口瓦內,兩腋下兩腿下,以火燒煙出,先用舊布單蓋上,以厚衣復,不令通風,候汗出,至晚藥煙盡,即去藥瓦,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砒黃熏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砒黃(研)半兩,雄黃(研)半兩,石硫黃(研)半兩,熟艾5兩。 主治:諸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