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焚香透膈筒方劑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款冬花,可幫助緩解因肺氣不足、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止咳化痰功效。
- 溫肺散寒: 款冬花具有一定的溫肺散寒作用,對於寒邪侵襲肺經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效果。焚香透膈筒方劑中加入款冬花,可以增強方劑的溫肺散寒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焚香透膈筒」方劑中包含艾葉,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脾、肝經,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方劑中以艾葉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以助其他藥物透達病竈,達到治療效果。
二、溫煦脾陽,燥濕化痰:艾葉亦能溫煦脾陽,燥濕化痰。對於脾陽不足,寒濕內阻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艾葉可溫化寒痰,促進痰液排出。
焚香透膈筒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在於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雄黃是一種含硫的礦物藥,其主要成分為二硫化砷,具備輕微的毒性,但在適量使用時,能有效發揮其解毒、消腫、化瘀的功效。特別是在治療因痰熱鬱結引起的各種內科疾病時,雄黃能夠幫助透膈,使氣機相對疏通。
此外,雄黃還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對於某些上呼吸道和胸腺的疾病,能起到輔助療效。在焚香透膈筒的配方中,雄黃與其他中藥配伍,更能增強整體的療效,使方劑具備良好的透膈能力,達到舒張胸膈、緩解內熱的目的。然而,由於其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並由專業醫師指導用藥,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焚香透膈筒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風寒冷嗽,胸膈脹滿」,其核心病機為風寒外襲、肺氣壅滯。
- 風寒冷嗽:風寒之邪犯肺,肺失宣降,氣逆而咳,痰多清稀,伴惡寒、鼻塞等表證。
- 胸膈脹滿:寒凝氣滯,胸陽不展,升降失常,故胸膈痞悶,甚則脹痛。
此方以「焚煙吸入」配合薑湯內服,具「散寒透膈、溫肺止咳」之效,屬古代「煙燻療法」與「內服結合」的特殊用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分析
鵝管石(1兩)
- 性味辛溫,歸肺經,傳統用於「溫肺化痰、通竅散寒」。
- 其質輕透散,燃燒後煙氣上行,能直達肺竅,驅散風寒之邪。
款冬花(7錢)
- 性味辛溫,專入肺經,《本經》謂其「主咳逆上氣」,為溫潤止咳要藥。
- 與艾葉同用,增強溫肺化痰之力,尤適寒嗽久咳。
艾葉(5錢,搓軟)
- 辛香苦溫,能「溫經散寒、除濕開鬱」。
- 燃燒後煙氣芳香走竄,可宣通胸膈氣機,解除寒凝脹滿。
雄黃(5錢)
- 辛溫有毒,具「燥濕祛痰、辟穢解毒」之功。
- 古代用於煙燻以殺蟲辟穢,此處可能借其辛烈之性,助他藥穿透痰濕壅滯。
佛耳草(加用更佳)
- 即鼠麴草,甘平微溫,能「化痰止咳、平喘」,民間常用於寒性咳嗽。
- 加強款冬花潤肺之效,緩和煙氣燥性。
(二)配伍與治療原理
煙燻吸入,直達病所
- 諸藥研末捲筒焚燒,煙氣辛香溫燥,經呼吸道吸入,直接作用於肺系,快速宣散風寒、化痰開膈。
- 燃煙時以漏斗罩上口,集氣哈吸,屬古代「氣溶膠療法」雛形。
內服薑湯,協同溫通
- 吸煙後以「淡薑湯咽下」,生薑辛溫,既能和中降逆,防止煙氣刺激咽喉,又可內溫肺胃,助藥力散寒。
藥性協同
- 鵝管石、雄黃透散寒凝,款冬花、佛耳草止咳化痰,艾葉通絡開鬱,共成「外透內溫」之勢,針對「風寒束肺、痰阻氣滯」之證。
三、方劑特色
此方體現「內病外治」思維,結合:
- 辛溫透表:通過煙氣辛香走竄,速解表寒。
- 溫化寒痰:藥物多溫燥,宜於寒痰冷嗽,但不宜於熱咳或陰虛者。
- 通暢氣機:艾葉、雄黃宣通胸陽,改善脹滿。
屬古代針對急症(如突發寒嗽胸悶)的應急療法,然其療效與安全性需結合臨床辨證,今人運用當慎察其適應範疇。
傳統服藥法
鵝管石1兩,款冬花7錢,艾葉(搓軟)5錢,雄黃5錢。
加佛耳草更佳。
各研和勻,紙捲成筒。
火點,令漏斗於上口,哈煙一口,淡薑湯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肺燥咳嗽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焚香透膈筒,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鵝管石1兩,款冬花7錢,艾葉(搓軟)5錢,雄黃5錢。 主治:風寒冷嗽,胸膈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