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透膈散

焚香透膈散

FEN XIANG TOU G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胃經 25%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焚香透膈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胸膈鬱塞和痰濕內阻的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一味在中醫中頗具爭議的藥材。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砷,其毒性較強,因此在使用時需要謹慎。然其特殊的藥理特性,使得它能有效地清熱解毒,化痰消腫,對某些由於濕氣重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雄黃在焚香透膈散中的使用,除了其清熱解毒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氣血流通,打破胸膈的鬱結,讓氣機暢通,從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中醫講求“辨證施治”,在適當的證型下,雄黃的加入可為方劑增添療效。但由於其毒性,現代用藥時需要特別注意劑量和用法,也需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確保安全且有效地治療疾病。整體而言,焚香透膈散的組成精巧,使其在中醫治療中具備獨特的價值。

焚香透膈散方中包含款冬花,主要是由於其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款冬花性味甘溫,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焚香透膈散主治肺虛咳嗽、痰多氣喘,而款冬花可以溫肺化痰,宣肺止咳,有助於改善患者肺氣虛弱、痰濕阻肺的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此外,款冬花還能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使治療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焚香透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勞嗽,胸膈壅滞痞滿」,屬中醫「肺勞咳嗽」範疇。其特點為:

  1. 勞嗽:指久咳虛損,可能因肺氣耗傷或痰瘀阻滯所致。
  2. 胸膈壅滞痞滿:氣機不暢,痰濁或寒邪壅塞胸膈,導致悶脹不舒、呼吸不利等症狀。

古代以「焚煙吸入」給藥,直接作用於呼吸道,推測其目的在於:

  • 宣透壅滯:借煙氣辛散之性,開泄胸膈鬱結。
  • 溫化痰飲:針對寒痰、痰濕停聚胸肺之證。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雄黃(硫化物類礦物)

    • 性溫辛燥,有毒,傳統用於「殺蟲辟穢,燥濕祛痰」。
    • 推測作用:借其辛烈之氣,穿透痰濕壅塞,可能具局部刺激作用以通利氣道。
  2. 佛耳草(鼠麴草)

    • 性平味甘,傳統用於「化痰止咳,平喘」。
    • 推測作用:緩解咳嗽氣喘,配合雄煙之辛散,化痰而不傷正。
  3. 鵝管石(鐘乳石類)

    • 性溫味甘,傳統用於「溫肺平喘,通陽化飲」。
    • 推測作用:針對肺寒痰飲,溫化水濕以除胸滿。
  4. 款冬花

    • 性溫味辛,為「潤肺下氣,止咳化痰」要藥。
    • 推測作用:緩解咳逆上氣,與他藥協同,調和辛燥之性。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性組合

    • 溫通為主:四藥性多溫,適於寒痰、濕痰壅滯之證。
    • 辛香透竅:焚煙後藥氣辛香走竄,直達上焦,開鬱透邪。
  2. 作用層次

    • 局部刺激:雄黃煙氣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痰液排出。
    • 整體調節:款冬花、佛耳草潤肺止咳,拮抗雄黃之燥烈,防耗氣傷陰。
  3. 「透膈」機理

    • 通過吸入給藥,繞過脾胃吸收,直接作用於肺系,符合中醫「肺喜宣透」之特性,尤適於「胸膈痞滿」這類氣機窒塞之證。

總結

此方以「焚煙療法」獨特給藥途徑,結合溫化寒痰、宣透壅滯的藥物組合,針對肺勞咳嗽、痰濕胸悶之證。其原理在於借煙氣辛香之性,速達病所,疏通氣機,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
上為末。
每用藥1錢,放香爐上焚燒令煙出。開口吸煙在喉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下垂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焚香透膈散,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 主治:勞嗽,胸膈壅滯痞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