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窠土丸

YAN KE T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32%
肝經 29%
肺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燕窠土丸中加入伏龍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伏龍肝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燕窠土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伏龍肝能有效清熱解毒,並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伏龍肝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燕窠土丸在治療瘡瘍腫毒時,伏龍肝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毒素排出,消腫止痛,加快傷口癒合。

燕窠土丸方劑中包含麵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黏合劑作用: 麵粉具有吸水性,可將藥材粉末黏合在一起,形成丸狀,方便服用。燕窠土丸的組成藥材多為細粉狀,使用麵粉能有效地將藥材固定,避免藥材散落。
  2. 緩和藥性: 麵粉本身性平,能緩和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烈,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燕窠土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通常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其成分中包含砒石(或稱為白砒、亞砷酸鹽),這在現代醫學中看似具爭議性,因為砒石是一種劇毒物質。

砒石在中醫中的使用,主要是基於其特定的藥理作用。古代中醫理論認為,砒石能夠發揮解毒、消腫、抗炎等效果,並且在針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中有顯著的療效。例如,對於某些感染性疾病或腫瘤,砒石可能透過提高身體的免疫反應幫助患者康復。

然而,使用砒石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其毒性在劑量控制上必須謹慎,以免造成中毒或副作用。因此,中藥方劑的調配通常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按照個體狀況、病情等因素來決定,確保安全與療效並重。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使用砒石的中藥方劑逐漸受到挑戰,許多中醫師也在尋求無毒替代品。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燕窠土丸

燕窠土丸,又稱燕窠土散,為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伏龍肝、麵粉、砒石等。

伏龍肝,即蛇肝,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殺菌消炎的功效。

麵粉,即小麥粉,具有養陰生津、益氣補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砒石,又稱砒霜,是一種劇毒的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驅蟲殺蟲、外用治瘡的功效。然而,砒石也具有毒性,使用不當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砒石不宜久服,也不宜與其他有毒藥物同服。

燕窠土丸的配伍原理,主要取自於砒石的清熱瀉火、驅蟲殺蟲、外用治瘡的功效,輔以伏龍肝的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殺菌消炎之功,再佐以麵粉的養陰生津、益氣補血、潤腸通便之效,三者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痛殺菌之功。

燕窠土丸主治功效為白虎風。白虎風是一種中醫病症,症狀包括寒熱交替、骨節輕微腫脹、徹骨疼痛。

燕窠土丸的使用方法,多為將藥物研磨成粉末,並以熱水沖服。藥物用量及服用頻率,須遵照醫師指示。

值得注意的是,燕窠土丸包含砒石,為劇毒中藥,使用不當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務必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總結:燕窠土丸以砒石為君藥,輔以伏龍肝、麵粉等藥材,共奏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痛殺菌之效。主治功效為白虎風。使用燕窠土丸須遵照醫師指示,並避免久服或與其他有毒藥物同服,以免引起中毒。

傳統服藥法


燕窠土2兩,伏龍肝2兩,飛羅面2兩,砒黃1錢,水牛肉脯1兩(炙令黃,別搗羅為末)。
上為細散,後入砒黃,牛脯末等,和令勻,每將少許,以新汲水和,如彈丸大。
於痛處摩之,候痛止,即取藥拋於熱油鐺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燕窠土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燕窠土2兩,伏龍肝2兩,飛羅面2兩,砒黃1錢,水牛肉脯1兩(炙令黃,别搗羅爲末)。 主治:白虎風。寒熱發歇,骨節微腫,徹骨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