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砒黃敷方是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砒石。砒石,又稱砷,具備毒性,但在中醫理論中,其使用具有特殊的醫療意義。首先,砒石具有解毒和消腫的功效,能夠有效處理某些癤瘡、腫瘤等病症。中醫認為,砒石能夠促進腫瘤組織的壞死與吸收,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其次,砒石在適量使用的情況下,能夠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機體抵抗力。這一特性使其成為某些複雜病症的重要輔助治療成分。然而,因其潛在的毒性,砒石的使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劑量過高導致的副作用。
此外,砒黃敷方的配方通常還會加入其他調和藥材,平衡砒石的毒性,強化其療效。因此,砒黃敷方在臨牀應用中,應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以達到最佳的醫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下部漏瘡。
傳統服藥法
砒黃(研)半錢,蝤蟲(陰乾,為末)半兩。
上為末。
敷瘡口中,以帛裹定,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砒黃敷方,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砒黃(研)半錢,蝤蟲(陰乾,爲末)半兩。 主治:下部漏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