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散

通經散

TONG J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科發蒙》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心經 19%
腎經 13%
脾經 11%
胃經 5%
肺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經散中的紅花,擅長活血化瘀、促進經血運行。紅花能夠改善經絡中的血瘀狀況,減少經痛。在方劑中添加紅花,有助於舒緩經絡不暢,提升通經效果。

通經散中的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促進經絡通暢的作用。川牛膝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中的血瘀。在方劑中使用川牛膝,有助於緩解經絡阻滯,提升方劑的效果。

通經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肉桂性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肉桂可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通經散方中常配伍其他寒性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等,肉桂的溫性可以起到引導藥性、協調藥力、使其更好地發揮功效的作用。同時,肉桂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通經散中的白礬,具有收斂止血、化瘀的作用。白礬能夠幫助止血和促進血液循環。在方劑中加入白礬,有助於減少經絡中的瘀血,改善經痛問題。

通經散方劑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降逆止嘔:代赭石性沉降,入肝經,具有平肝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出現肝氣上逆、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代赭石能有效緩解。
  2. 行氣止痛:代赭石兼具行氣止痛的功效。女性經期常伴有血瘀阻滯,導致經行不暢、小腹疼痛等症狀。代赭石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改善經行不順的狀況。

因此,通經散方劑中加入代赭石,既能平肝降逆止嘔,又能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女性經期不順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經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太平聖惠方》,主治「婦人經水不來」,即閉經之證。古代醫家認為,經閉多因氣滯、血瘀、寒凝或氣血虛弱所致。鼠屎(古文稱「兩頭尖」,即雄鼠之糞)燒灰存性,取其溫通走竄之性,配合溫酒調服,意在溫通經脈、散瘀開結,促使經血下行。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鼠屎灰之用藥邏輯

    • 鼠屎性微溫,味辛、鹹,古代用於「通利閉結」,《本草綱目》言其「治痛經、墮胎、通閉」。燒灰後其性更趨溫澀,既能化瘀,又可止血,但本方取其「通」而非「止」,推測與酒配伍後增強活血之效。
    • 鼠類善竄,其糞古人取象比類,認為能通經絡之壅滯,尤適血脈不通之證。
  2. 溫酒引經之效

    • 酒性辛熱,能溫行血脈,助藥力直達胞宮。空心服藥,使藥效專注於下焦,加強破結通經之力。

推論可能作用機制
此方組成簡峻,推測適用於「寒瘀實證」之閉經。鼠屎灰辛溫走竄,酒助其力,共奏溫通化瘀之效。然因單藥力專而峻,須體實瘀甚者方宜,若氣血虛弱或陰虛火旺者恐非所宜。

與其他通經方劑之比較
相較於《婦人大全良方》「溫經湯」以當歸、川芎、桂枝等複方調理,通經散獨用鼠屎灰,更顯「單刀直入」之勢,反映古代簡便驗方的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鼠屎1兩(燒灰)。
上為細末。
每服1錢,空心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胰臟炎結膜炎癲狂狂躁麻痺神經性厭食症角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手指足砋之蜂窩組織炎及膿瘡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一。 組成:斑蝥(去頭足),大黃(酒浸)3錢,藿香少許。 主治:經閉。

通經散, 出處:《産科發蒙》。 組成:紫檀2錢,紅花2錢,牛膝2錢,肉桂1錢,白礬1錢,代赭石1錢。 主治:婦人經水不來。

通經散, 出處:《女科旨要》卷四。 組成:川牛膝、當歸、劉寄奴、紅花、蘇木、肉桂、白芷、急性子、白芍、甘草各等分。 主治:婦人月經不通。

通經散, 出處:《金鑑》卷七十八。 組成:蘇木1兩,大黃5錢,紅花1兩,黃芩2兩,黃連1兩,羌活1兩,薄荷1兩,黑梔子1兩,香附1兩,生地黃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木賊1兩,甘草1兩,川芎1兩。 主治:破血通經。主治:女子血熱逆經,血灌瞳仁,滿眼赤澀或生胬肉。

通經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六。 組成:陳皮1兩,甘遂(煨)1兩,當歸尾1兩5錢,川芎1兩,紅花1兩(酒洗),桃仁100個(去皮尖)。 主治:活血定痛。主治:女人瘀血積滯,經閉,腹中痛。因跌撲或吐衄後經行嘔止,日輕夜重,其痛有常處,一塊不移,喜熱惡冷,口乾,或口中常覺血腥氣,其血已結塊,脈粗澀。

通經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陳皮(去白)1兩,當歸1兩,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100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 主治:下水濕。主治:落馬堕井,打撲閃肭損折,湯沃火燒,車碾大傷,腫發焮痛,日夜號泣不止;或膝踝肘腕大痛,腰胯脅痛;或腰痛氣刺,不能轉側,不能出氣,不食;或膝被肭破行,行則痛數日。卒疝,赤腫大痛,數日不止;寒疝,臍下結聚如黃瓜,每發繞腰急痛不能忍。賁豚。風寒濕三氣,合而爲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蛇蟲所傷;或爲犬所齧,脛腫如罐,堅若鐵石,毒氣入裏,嘔不下食,頭痛而重。風水,喘不能食,遍身皆腫;或渾身腫繞,陰器皆腫,大小便如常,其脈浮而大。項瘡,狀如白頭,根紅硬,疼痛不可忍,項腫及頭,口發狂言,如見鬼神。代指,痛不可忍。痰隔,咽中如物塞,食不下,中滿。嗽血,目赤多淚。經水不行,寒熱往來,面色萎黃,唇焦頰赤,時咳三兩聲。黃疸,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或脾疸,濕熱與宿谷相搏,善食而瘦,四肢不舉,面黃無力。黃病,遍身浮腫,面如金色,困乏無力,不思飲餌,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屬。收産傷胎,經脈斷閉,腹如刀剜,大渴不止,小溲悶絕,口舌枯燥,牙齒黧黑,臭不可聞,食飲不下,昏愦欲死。肥氣積,初如酒杯,大發寒熱,15餘年後,因性急悲感,病益甚,唯心下三指許無病,滿腹如石片,不能坐卧。積氣20年,視物不真,細字不睹,當心如頑石,每發痛不可忍,食減肉消,黑(黑乾)滿面,腰不能直。傷寒瘀血,心胸痞悶,不欲飲食,身體壯熱,口燥舌乾,小便赤色,大便色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