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脫花煎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經血量少等問題,亦可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血虛症狀。
-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血瘀:脫花煎的組成多以溫陽化瘀、行氣止痛為主,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當歸的加入,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化瘀,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脫花煎」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是考慮到其 溫陽散寒、補火助陽 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腎,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因寒凝血瘀而導致的經血不暢、痛經等症狀。
此外,肉桂還有補火助陽的功效,對於女性因腎陽不足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因此,在「脫花煎」方劑中加入肉桂,能有效地起到溫經散寒、補腎助陽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脫花煎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其氣味辛香,能通達血脈,行氣止痛,尤其擅長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頭痛、頭暈、胸痛、腹痛等症狀。脫花煎以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為主,川芎的加入既能促進血行,緩解氣滯,也能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脫花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中包含了川牛膝,這主要是因為川牛膝具備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血液的流通對於人體器官的健康至關重要。川牛膝的主要成分包含多種黃酮和有機酸,這些成分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有助於排除體內的瘀血和毒素。此外,川牛膝也被認為有補肝腎的作用,對於促進身體的代謝和修復具有良好的效果。這對於那些因為氣血虧虛而導致的身體不適,如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均能起到改善和緩解的作用。因此,脫花煎中選用川牛膝作為重要成分,正是基於其全方位的療效,旨在實現調和陰陽、平衡體質的治療目的,使其在臨牀應用中表現出良好的效果。
脫花煎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脫花煎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而車前子可有效利水滲濕,將濕熱之邪排出體外,同時亦可清熱解毒,減輕濕熱所致的炎症反應,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車前子還有清肺熱、止咳平喘的功效,也適應於脫花煎中其他藥物的輔助作用,提高藥效。
脫花煎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其組成中包含紅花。紅花在中醫中被視為重要的活血藥材,具有行血通經、解鬱散結的功效。其化學成分中含有紅花素和類黃酮等成分,能有效改善微循環,增強血管通透性,進而促進 congestion 的消散,特別適合用於因血瘀所引起的種種症狀,如痛經、閉經、瘀腫等。
此外,紅花還具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降低血液中的炎性介質,對於一些因炎症引起的疼痛也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在脫花煎的整體配伍中,紅花不僅能夠加強主方的活血效果,還能夠調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紅花的融入使得脫花煎的療效更加全面,適應症更廣泛,尤其在女性健康方面,具有特別的臨牀應用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脫花煎為傳統中醫婦科催生要方,專治產難及死胎不下之證。其組方邏輯嚴謹,功效主治明確,以下分兩部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景岳全書》,主治「臨盆將産」之證,強調產前預服可助順產。其核心功效在於:
- 催生滑胎:針對產道不暢、氣血運行不力之難產,能活血開竅、降氣下行。
- 下死胎:對於胎死腹中或滯留不下者,配伍熱藥與降藥,破瘀通閉。
- 調氣血以應急:透過溫通與沉降並行,解決「產難經日」之氣血壅滯病機。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溫通下行」為法,體現「欲降先升,活血寓攻」的用藥智慧:
- 當歸為君(7-8錢至1兩)
- 重用以養血活血,解決「血虛則產道澀」的根本問題,兼能潤滑胞胎。 - 肉桂為臣(1-3錢)
- 辛熱走血分,破除子宮寒凝(常見於產婦阳虚或感寒),助當歸溫通血脈。 - 川芎、紅花為佐(各2錢、1錢)
- 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與當歸形成「芎歸相配」的經典活血組合;紅花專攻瘀滯,但產時慎用(註明「催生者不用」),恐破血過甚。 - 牛膝、車前子為使(各2錢、1錢半)
- 牛膝引血下行,直達胞宮;車前子滑利降泄,物理性擴張產道。二藥共構「下達」之力,與當歸、川芎的「上行」形成氣血循環對流。
加減法之精要:
- 樸硝(3-5錢):針對死胎堅結,取咸寒軟堅瀉下之力,與肉桂辛熱形成「寒熱反佐」,破積而不傷正。
- 人參:防氣隨血脫,彰顯「攻補兼施」思維。
- 熟地:顧護陰血,制約肉桂燥性,適用陰虛血耗者。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溫陽活血→降氣通竅→滑利產道」三重機制,模擬現代醫學促進宮縮、擴張宮頸之效。酒助藥勢,增強血行速度;而加減法中寒熱並用、攻補並行,充分體現中醫「因症制方」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當歸7-8錢或1兩,肉桂1-2錢或3錢,川芎2錢,牛膝2錢,車前子1錢半,紅花1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若胎死腹中,或堅滯不下者,加樸消3-5錢,即下;或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隨宜;若陰虛者,必加熟地3-5錢。
催生。
用水2鐘,煎8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
當歸、川芎、紅花活血行氣;再以肉桂之辛熱,從血分可以散其積寒,可以助其流動;牛膝、車前引之以下行。能飲酒者,服藥後飲酒數杯,以助藥勢。方後另有加減法,如因氣虛者,仍加人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之功,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脫花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7-8錢或1兩,肉桂1-3錢,川芎2錢,牛膝2錢,車前子1錢半,紅花1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主治:催生。主治:凡臨盆將産者,宜先服此方。並治産難經日,或死胎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