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桂芎歸湯

加桂芎歸湯

JIA GUI XIO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4.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27%
脾經 18%
腎經 10%
膽經 8%
心包經 8%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桂芎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散瘀之效。此方以川芎搭配桂枝、當歸等藥物,旨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例如月經不調、痛經等。
  2. 溫經散寒:川芎亦有溫經散寒之功,可溫暖子宮,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與桂枝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改善寒凝血瘀體質。

「加桂芎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旨在補益心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2. 佐桂枝,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桂枝性溫,善於溫通經絡,化解寒凝血瘀。當歸與桂枝相配,一補一散,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阻滯,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目的。

加桂芎歸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對於陽虛寒凝、血行不暢的症狀,肉桂能溫暖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阻滯的病症。
  2. 助藥力:肉桂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提升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與當歸、川芎配合使用,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於治療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桂芎歸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醫略六書》,主治「産母元氣虛薄,胎衣不下」,乃針對產後氣血虛弱、胞宮失溫所致之胎盤滯留。產後氣血耗損,陽氣不振,胞宮寒凝則氣血運行遲滯,胎衣不得溫煦推動而下。古人以「虛」與「寒」為關鍵病機,故以溫補氣血、散寒行滯為治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官桂(四錢)

    • 為君藥,性辛熱,入腎、心、脾經,既能溫通血脈,又能補火助陽。其大劑量使用,可速散胞宮寒凝,溫煦下焦,促進氣血運行。
  2. 當歸(二至三錢)

    • 為臣藥,甘溫質潤,補血活血,善治血虛血滯。與官桂相配,既補產後血虛之體,又助血行,使胎衣得血濡潤而易下。《醫略六書》加重當歸用量,強化補血之力,符合「元氣虛薄」之病機。
  3. 川芎(二錢或減半)

    • 為佐藥,辛溫走竄,上行頭目、下達血海,活血行氣。其性善走,能破除胞宮氣血瘀滯,助官桂、當歸推動胎衣排出。《醫略六書》減川芎用量,或恐過耗氣血,反傷產母本虛之體。

加減與煎服法之理
《醫略六書》另載服法:「入蜜三匙,煎沸溫服」。蜜甘緩補中,既可調和官桂之辛燥,又能潤滑胞脈,助胎衣滑利而下,契合虛寒兼津虧之變證。

綜論
此方以「溫通」為核心,官桂主溫陽散寒,當歸、芎藭主補血行血,共奏溫胞宮、行氣血之效。組方簡練,緊扣產後「虛寒夾滯」病機,且通過劑量調整(如當歸增量、芎桂減量)及蜜煎法,兼顧扶正與祛邪,彰顯古人辨證用藥之精微。

傳統服藥法


川芎2錢,當歸2錢,官桂4錢。
上銼一服。
水煎服。
《醫略六書》本方用當歸三錢,余各作一錢半。水煎去滓,入蜜三匙,煎沸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桂芎歸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一。 組成:川芎2錢,當歸2錢,官桂4錢。 主治:産母元氣虛薄,胎衣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