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鞠散
SHAN J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0.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山鞠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與山鞠散中其他藥材如柴胡、白芷等,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清熱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2. 行氣活血,通竅止痛: 川芎能行氣活血,通經絡,有助於緩解頭部血管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起到止痛的作用,與山鞠散中其他藥材如赤芍、當歸等協同,達到疏風散寒、行氣活血、通竅止痛的功效。
山鞠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當歸,這是因為當歸擁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調和人體的陰陽與氣血。當歸被譽為“補血之王”,其主要成分含有豐富的多糖和揮發油,這些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紅蛋白生成,有助於治療貧血及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效果,特別適合用於因氣滯血瘀所引起的各種疼痛問題。
在山鞠散的方劑中,當歸不僅起到補益血液的作用,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例如,當歸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得整體療效更加明顯,並且有助於調和方中的藥性。因此,當歸的加入使得山鞠散在臨牀應用中更加廣泛,尤其適用於女性生理健康及緩解疼痛方面的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山鞠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產後乳懸」,即婦人生產後兩乳異常伸長,細軟如腸,下垂至肚腹,且疼痛劇烈,病情危急。此證屬罕見產後病,可能與產後氣血驟虛、經脈弛縱有關,致使乳房組織失於固攝而下垂。古籍形容「危亡須臾」,顯示其發病急迫,需緊急救治。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本方由三部分組成,內服、外用燻煙與穴位貼敷並行,標本兼治:
內服藥(芎藭、當歸各半斤)
- 芎藭(川芎):辛溫行氣活血,善走竄通絡,為「血中氣藥」,能上達頭面、下行血海,疏通壅滯。
- 當歸:甘溫補血和血,潤養經脈,與川芎配伍,既補血虛又活瘀滯。
- 煎濃頻服:意在迅速調暢氣血,使經脈得養、氣血歸經,以緩解乳房下垂之狀。
燻煙療法(芎藭、當歸一斤半燒煙燻吸)
- 藥物燒煙:利用辛溫藥性升散之氣,經口鼻吸入,直達經絡。
- 作用原理:川芎、當歸的揮發成分(如川芎嗪、藁本內酯等)可能刺激氣血運行,促使下垂組織回縮。古代認為「煙氣上騰」,可引下陷之氣血回升,符合「升提舉陷」之治法。
穴位貼敷(蓖麻子貼頂心)
- 頂心(百會穴):為督脈要穴,統攝一身陽氣。
- 蓖麻子:性味甘辛平,外用能提拔氣機、通竅利絡。古法多用其搗貼百會,治臟器下垂(如子宮脫垂),此處借其升提之力,助乳房復位。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機理
- 氣血雙調為主:產後多虛多瘀,內服芎、歸補血行瘀,燻煙法開竅通絡,共奏「補而不滯,行而不耗」之效。
- 升提為輔:燻煙與蓖麻子外用法,均取「升浮」之性,契合「下者舉之」的治療原則,針對乳房下垂之病機。
- 急症速效:內服、外治並用,通過多途徑激發氣血運行,快速緩解經脈弛縱之急症。
四、可能的科學解釋
從現代醫學角度推測,「產後乳懸」或與激素失調、結締組織鬆弛有關。川芎、當歸可能調節微循環,改善組織張力;燻煙中的活性成分或刺激神經反射,促進肌肉收縮;蓖麻子貼敷百會穴,可能通過神經刺激調節自律功能,間接影響乳腺組織。然此仍需進一步考證。
結語
山鞠散以氣血藥內服結合外治法,展現中醫「內外並治」的思維,其組方緊扣「升提固攝」與「活血養筋」之核心,對罕見急症提供獨特治療思路,反映古人對產後病變通的臨證智慧。
傳統服藥法
芎窮1斤,當歸1斤。
以半斤銼散。入瓦器內,用水煎濃,不拘多少,頻服。仍以1斤半銼塊,於病人桌下燒煙,令將口鼻吸煙;用盡末愈,再作1料。仍以蓖麻子1粒,貼其頂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山鞠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二引《夏子益奇疾方》。 組成:川芎1斤,當歸1斤。 主治:産後乳懸。婦人産後兩乳忽長,細小如腸,重過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須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