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芎歸加桂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能改善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面色蒼白等症狀。方中加入當歸,旨在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運行不暢。
- 溫經散寒:當歸兼具溫經散寒之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方中與桂枝、川芎等藥物配伍,更能加強溫經散寒的作用,達到溫經止痛的效果。
芎歸加桂湯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血瘀阻滯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
- 升陽舉陷,改善氣虛: 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虛導致的頭昏腦脹、體倦乏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芎歸加桂湯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升陽舉陷等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芎歸加桂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芎、歸、芍等藥材,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為主,桂枝的加入則可協同溫經散寒,增強藥效,更能有效緩解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
- 調和營衛:桂枝善於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配合芎歸芍等藥材,可促進血行,改善局部循環,減輕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芎歸加桂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自古主治「將産腹痛」,即產前因氣血運行不暢或胞宮受寒所致的陣發性疼痛。其功效核心在於「溫通血脈、調和營衛」,既能養血活血以助胞宮氣血充盈,又可散寒通滯,緩解寒凝氣滯引起的攣急疼痛,為古代產前調理之常用方。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當歸:味甘辛性溫,主入肝、心、脾經。功能補血活血,為婦科血證要藥,尤擅調理血虛或血滯之痛。產前血聚養胎,易致母體血行遲滯,當歸能暢血脈而止痛。
- 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為血中氣藥。能行氣開鬱、活血止痛,協同當歸增強血脈通利之效,針對氣滯血瘀之產前腹痛,尤善解「血不行則痛」之機。
- 桂枝:辛甘溫通,入心、肺、膀胱經。外可解肌散寒,內能溫通陽氣,尤善入營分而助血行。於此方中,桂枝既散胞宮寒凝,又助芎、歸推動氣血,三者相配,形成「溫養+行散」之力。
加減原理
- 嘔者加半夏、生薑:產前氣逆或寒飲上犯致嘔,半夏降逆化痰,生薑溫中止嘔,兼助桂枝散寒。此配伍反映「痛嘔並治」思路,兼顧中焦氣機。
整體治療機理
此方以「血虛寒凝」為病機核心,通過:
- 養血為本(當歸補血奠基)
- 行散為用(川芎行血、桂枝通陽)
- 溫通結合(桂枝散寒協同芎歸活化血脈)
使胞宮氣血得溫則行,經脈得通而痛止,符合「產前宜溫」的傳統治療原則。水酒同煎,更借酒性辛散以增強藥力透達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桂枝各等分。
若嘔者,加半夏、生薑。
上銼。
每服4錢,水、酒各1盞半,煮取一半,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芎歸加桂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當歸、川芎、桂枝各等分。 主治:將産腹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