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鼻丸

反鼻丸

FAN B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黴瘡證治》卷下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10%
心包經 10%
膽經 5%
胃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肺經 4%
腎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反鼻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鼻腔周圍血液循環,減輕瘀血阻滯,緩解鼻塞、流鼻血等症狀。
  2. 補血養血:反鼻丸多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而這些疾病往往伴隨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能改善患者體質,提高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鼻部疾病。

反鼻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疏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改善鼻炎患者的鼻腔阻塞情況。
  2. 散寒止痛: 川芎對於寒邪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也有顯著療效。其散寒止痛的特性,能有效驅散寒邪,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鼻炎的症狀。

反鼻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大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反鼻丸主要用於治療鼻竅閉塞、鼻流濁涕、鼻出血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與熱毒上攻、肺氣壅滯有關。大黃可以清熱瀉火,消散鼻腔的熱毒,達到通竅止血的目的。
  2. 通便排毒:大黃還有通便排毒的功效。當熱毒鬱積於腸道,也會導致鼻竅閉塞等症狀。大黃通便排毒,可以減少腸道熱毒的產生,從而間接緩解鼻竅閉塞。

綜上所述,大黃在反鼻丸中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鼻竅閉塞等症狀。

反鼻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之效。反鼻丸主治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多因風寒入侵鼻竅而引起,桂枝能溫陽散寒,驅除風寒,改善鼻竅不通的症狀。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解除鼻塞、流涕等症狀。反鼻丸中其他藥材如蒼耳子、辛夷等,多偏於散寒解表,桂枝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協調藥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反鼻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方邏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反鼻丸】主要針對「黴毒骨疼」而設。
「黴毒」古稱「楊梅瘡」或「霉瘡」,即現代醫學之梅毒,多因濕熱穢毒侵蝕筋骨所致,症見皮膚潰瘁、關節劇痛、骨節腐壞等。「骨疼」為黴毒深伏骨髓之標誌,屬穢毒纏結、氣血壅滯之重症。此方以「反鼻」(蝮蛇)為君藥,取其活血通絡、攻毒剔邪之力,配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品,專治黴毒深入筋骨之頑症。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反鼻(蝮蛇)

    • 《本草綱目》載蝮蛇「治惡風、瘡瘍、頑痹」,其性峻烈,善搜筋骨伏毒,活血祛風。針對黴毒蝕骨之痛,以其通絡攻毒為核心。
  2. 臣藥:大黃

    • 大黃苦寒,瀉熱解毒、逐瘀通經,助反鼻清泄血分熱毒,導穢濁下行。古云「血熱毒盛,非此不除」,與蝮蛇合用,強化攻邪之力。
  3. 佐藥:當歸、芎藭

    • 當歸養血活血,芎藭(川芎)行氣開鬱,二者協調氣血,既可防蝮蛇、大黃峻烈傷正,又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壅滯所致之骨節腫痛。
  4. 使藥:桂枝

    • 桂枝辛溫,通陽化氣,引藥達表入裏,兼緩和蝮蛇、大黃之寒峻,使藥力透達肢節,溫通止痛。

三、治療原理與配伍特點

  • 以毒攻毒:蝮蛇專攻深伏骨髓之穢毒,大黃瀉毒從二便出,形成「搜剔—清除」鏈條。
  • 活血通絡:當歸、芎藭調血行氣,改善毒瘀膠結之病理狀態,緩解骨痛。
  • 寒溫並用:大黃清熱瀉毒,桂枝溫通經脈,寒溫互制,避免過伐正氣。

四、現代理解與潛在應用

此方體現「蟲類藥治久痺」思想,適用於濕熱毒邪深入血分、筋骨腐壞之症。現代可類比於梅毒性骨關節炎、晚期梅毒神經痛等,其組方思路對免疫性骨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亦有借鑒價值,然須依具體證候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芎藭1錢,大黃7分,反鼻5分,桂枝5分。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以土茯苓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反鼻丸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反鼻丸, 出處:《黴瘡證治》卷下。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大黃7分,反鼻5分,桂枝5分。 主治:黴毒骨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