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便毒方

XIA BIAN D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名家方選》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心包經 16%
肝經 16%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脾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心經
心包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下便毒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下便毒方主要用於治療因血瘀毒阻、腸道不通所致的便祕、腹痛、肛門腫痛等症狀,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毒素排出。
  2. 疏肝解鬱: 川芎還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便祕也常與肝氣鬱結、脾胃氣虛有關,川芎的疏肝解鬱作用有助於調節肝氣,改善氣機運行,促進排便通暢。

「下便毒方」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方中以大黃瀉熱解毒,清除腸道積熱毒素,達到治療下焦濕熱、毒邪蘊結所致的症狀。
  2. 通便排毒: 大黃能促進腸蠕動,加速排便,將積存在腸道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大黃在「下便毒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瀉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下焦濕熱、毒邪蘊結所致的疾病。

主治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中藥方劑「下便毒方」

**組成:**川芎、大黃。

**主治功效:**痢疾。

總結:

中藥方劑「下便毒方」主要成分是川芎、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用於治療痢疾。

傳統服藥法


芎窮、大黃、蕎麥各等分。
上為散。
酒服1錢,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下便毒方,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川芎、大黃、荞麥各等分。 主治:便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