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芎散

獨芎散

DU XI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膽經 25%
心包經 25%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芎散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功效互補:獨芎散以疏散風寒、止痛為主,而川芎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川芎氣味辛香,能引導其他藥材之藥力深入經絡,促進氣血循環,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獨芎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血崩久不止,百藥不效者」,即婦女崩漏(非經期陰道大量出血)長期不癒,且其他藥物治療無效之重症。其病機多與「血不歸經」、「瘀阻胞宮」或「氣虛血熱」相關,尤其強調「久病入絡」或「瘀血內停」所致之頑固性出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藥:大芎藭(川芎)

    • 製法:銼碎後以新瓦片慢火炒至紫色,強調「炒炭存性」。此炮製法可增強其止血功效,同時保留川芎辛溫活血特性,形成「止血而不留瘀」之效。
    • 川芎本為血中氣藥,善活血行氣。炒紫後兼能收澀止血,針對血崩「瘀血不去、新血難安」之病機,既化瘀以通絡,又止血以固衝,標本兼顧。
  2. 輔藥:木賊草

    • 製法:去根節後銼細,與川芎同煎,取其輕清升散之性。
    • 木賊草傳統用於目疾或風熱表證,然其「疏風止血」之功亦被古籍記載(如《嘉祐本草》言其「主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膽,療腸風」)。此處與川芎相配,可能取其「升提止血」或「疏利血脈」之效,助川芎調暢氣機,使血行歸經。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活血止血並行:川芎炒炭後,辛散力減而止血力增,既能化瘀以疏通胞宮瘀滯,又能固澀以止崩漏,符合「通因通用」之法。
  • 氣血同調:川芎行氣活血,木賊草輕揚升散,二者協同可調節氣機升降,使血隨氣行而歸經。尤其久崩多伴氣虛下陷或氣滯血瘀,此方疏補兼施,契合複雜病機。
  • 簡潔峻效:全方僅兩味,力專效宏。針對「百藥不效」之重症,以單刀直入之勢,破頑瘀、止崩漏,體現中醫「簡方治大病」思路。

總結
「獨芎散」以川芎炒炭為主,結合木賊草之升散,融「化瘀、止血、調氣」於一體,針對血崩久病屬「瘀血阻絡」或「氣血失調」者。其組方邏輯在於以動止血,既不同於單純收澀,亦異於攻伐破血,而是透過調整氣血運行之本,達到止血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芎藭不拘多少(銼,新瓦慢火炒令紫色,熟)。
上為細末。
每服2錢,以水1盞,入木賊草(去根節,銼細)1撮許,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獨芎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大川芎不拘多少(銼,新瓦慢火炒令紫色,熟)。 主治:血崩久不止,百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