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料佛手散
JIA LIAO FO SHO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陳素庵婦科補解》卷四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4.50)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27%
脾經 19%
腎經 11%
膽經 8%
心包經 8%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料佛手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佛手散本身主治胸脅脹痛、胃脘痞滿、消化不良等症,而當歸的加入能增強藥效,更有效地疏通經絡,緩解胸腹疼痛。
- 補血養血,滋潤臟腑:當歸亦有補血養血、滋潤臟腑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症狀。佛手散中加入當歸,能兼顧補益與疏通,使藥效更加全面,更適合氣血不足、虛寒體質的患者。
加料佛手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 活血行氣:佛手散以理氣止痛為主,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藥效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
- 止痛:川芎具有鎮痛作用,可以與佛手散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緩解患者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川芎的加入,使方劑整體功效更趨完善,加強了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加料佛手散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降火: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佛手散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緩解患者的熱證。
- 平肝潛陽:龜板能平肝潛陽,安定神經,有助於緩解患者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與佛手散中的佛手、枳殼等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平肝熄風。
加料佛手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佛手散原方以佛手、枳殼等理氣化痰為主,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效果顯著。而肉桂性溫,能溫中散寒,並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與佛手散的藥性相輔相成,加強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 溫陽助陽,增強療效:對於寒凝氣滯導致的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肉桂的溫陽助陽作用可以增強藥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進一步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臨產時交骨不開」,其病機為「氣血兩虛兼寒凝」。古代醫家認為,孕婦若平日體弱失調,或胎前多病,耗傷氣血,分娩時胞宮無力推動,加上寒氣凝滯,導致骨盆關節(交骨)難以鬆開,產程遲滯。此方旨在溫通氣血、軟堅開骨,助產順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當歸(2兩)
- 為君藥,性溫味甘,主入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婦科血證要藥。
- 配伍意義:大劑量配伍川芎,形成「佛手散」核心結構(當歸、川芎),破瘀生新,推動氣血下行至胞宮。
川芎(1兩)
- 為臣藥,性溫味辛,善行氣活血。
- 功效: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活血行氣,與當歸協同增強子宮收縮力。
蟹爪(3錢)
- 為佐藥,性寒味鹹,主破血消癥。
- 功效:古籍載其能「催生下胎」,針對交骨不開之瘀阻,助鬆解拘緊。
龜版(酥炙,1枚)
- 為佐藥,性甘鹹平,補腎益陰。
- 特殊處理:酥炙後質脆易碎,增强活血通絡之效。
- 治療原理:補益精血以滋養骨縫,兼助軟堅開骨;龜版潛藏之性,可引藥力至下焦。
肉桂(1錢半)
- 為使藥,性大熱,溫通命門。
- 功效:溫經散寒,助陽化氣,消除胞宮寒凝氣滯,促進氣血流通。
生芝麻(3錢)
- 為佐使藥,性平味甘,潤滑滋養。
- 功效:潤腸通便,輔助產道潤滑;另可滋陰補虛,緩和諸藥辛燥之性。
全方配伍邏輯:
- 氣血雙調:當歸、川芎補血活血,解決氣血虛弱之本。
- 溫通散寒:肉桂助陽化氣,破除寒凝氣滯之標。
- 開骨催產:蟹爪破血、龜版軟堅,直接針對「交骨不開」病所。
- 潤下輔助:生芝麻潤腸通降,間接助產道通暢。
此方結合「補虛、溫通、攻瘀、潤下」四法,標本兼治,體現中醫「以通為用」的產科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川芎1兩,蟹爪3錢,龜版(酥炙,研,新鮮者佳)1枚,肉桂1錢半,生芝麻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料佛手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四。 組成:當歸2兩,川芎1兩,蟹爪3錢,龜版(酥炙,研,新鮮者佳)1枚,肉桂1錢半,生芝麻3錢。 主治:婦人平日失於調養,或胎前多病,致氣血兩虛,臨産交骨不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