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物煎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之效。五物煎方劑以補血養血為主要功效,而當歸可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 調經止痛: 當歸還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當歸可起到調節月經、緩解痛經的效果。
因此,當歸作為五物煎方劑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地發揮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五物煎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滋陰: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之效。五物煎旨在滋陰補血,熟地黃作為方中主要的補血藥,能有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 調和藥性:五物煎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性偏溫燥,熟地黃則性溫潤,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五物煎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解疼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或血虛所致的疼痛。五物煎常用於治療腹痛、脅痛、腰痛等症,白芍可起到緩解疼痛、舒緩肝氣的作用。
二、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養血之功,可以滋補肝血,促進血液循環。五物煎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芍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使活血化瘀作用更加平和,避免燥烈傷血。
五物煎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五物煎多用於治療頭痛、頭昏、目眩等症,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頭部氣血循環,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2. 祛風散寒: 川芎亦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五物煎中往往搭配其他具有溫陽散寒功效的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五物煎方劑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五物煎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凝血瘀等病症,而肉桂可以溫暖脾腎,促進陽氣生髮,從而達到散寒止痛、溫經活血的效果。
- 溫通心陽: 肉桂還可溫通心陽,改善心陽不足、心氣虛寒所導致的胸悶、心悸、氣短等症狀。五物煎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起到溫陽補氣、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主治功效
五物煎主治功效分析
五物煎的組成包括: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肉桂。
綜合古代醫書內容,五物煎的主要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1. 調經止痛,活血化瘀:
- 針對病症: 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經行腹痛,產後瘀血腹痛等。
- 治療原理:
- 當歸、川芎: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方中主藥,針對血瘀所致的疼痛及經血不暢。
- 熟地黃: 滋陰養血,填補因血瘀或產後所致的血虛。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與當歸配伍加強養血調經之效。
- 肉桂: 溫經散寒,引火歸元,可促進血行,改善血虛寒滯之證。
- 五藥合用: 既能補血虛,又能行血瘀,溫經散寒,達到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
2. 助產:
- 針對病症: 產難,胞破水血乾而產道澀滯。
- 治療原理:
- 四物湯 (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 補血活血,增強產婦體力。
- 肉桂: 溫通血脈,促進子宮收縮。
- 五藥合用: 補血活血,溫經助產,有助於胎兒順利娩出。
3. 痘瘡血虛寒滯:
- 針對病症: 痘瘡因血虛寒滯而發出不暢。
- 治療原理:
- 補血: 熟地黃、當歸、白芍滋陰養血,改善血虛狀態。
- 溫陽散寒: 肉桂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痘疹透發。
- 活血: 川芎、當歸活血行氣,幫助痘疹排出。
- 五藥合用: 補血、溫陽、活血,改善血虛寒滯,促進痘疹透發。
4. 其他應用:
- 虛損: 根據《虛損啟微》,五物煎可治婦人血虛凝滯諸證。
- 血中之氣滯痛: 《景岳全書》中提及,虛在血中之氣而為滯為痛,微則四物湯,甚則五物煎。
- 兒枕腹痛: 《景岳全書》中提到產後兒枕腹痛,摸之有塊,按之微拒手,可用五物煎治療,並指出其機理為子宮蓄子既久,忽爾相離,血海陡虛,胞門受傷而壅腫,實非真塊,腫既未消,所以亦頗拒按。
總結:
五物煎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溫陽散寒的肉桂,使其在補血活血的基礎上,增強了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婦人血虛寒凝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產難、產後腹痛等症,以及痘瘡血虛寒滯等病症。通過補血、活血、溫經、散寒,達到調和氣血、通暢經脈、緩解疼痛的目的。
不同醫家對五物煎的應用及加減:
- 《景岳全書》張介賓: 強調五物煎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特別是血瘀作痛、產後腹痛、產難等病症。同時提出根據不同病症進行加減,例如嘔惡加炒黑乾薑,脈微氣脫加人參等。
- 《不知醫必要》梁廉夫: 明確指出五物煎“補兼散血”,適用於瘀血作痛,或成形不散,在臍腹之下,初見停蓄,根盤未固者。並附有具體劑量。
- 《醫宗己任編》楊乘六、王汝謙: 認為五物煎可“鎮其陰,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
- 《婦人規》張介賓: 多次提及五物煎,認為其在婦科的血寒論、經期腹痛、小產論等情境下皆有應用空間。
五物煎的現代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五物煎中的當歸、川芎等成分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鎮痛、抗炎等作用,與其臨床應用相符。
總之,五物煎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應用的經典方劑,通過對古文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其治療原理和應用範圍。
傳統服藥法
當歸3-7錢,熟地3-4錢,芍藥2錢(酒炒),川芎1錢,肉桂1-3錢。
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
水1鐘半,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物煎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功效,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物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3-7錢,熟地3-4錢,芍藥2錢(酒炒),川芎1錢,肉桂1-3錢。 主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産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