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四急保生丹

仙傳四急保生丹

XIAN CHUAN SI JI BAO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2%
脾經 17%
腎經 12%
膽經 5%
心包經 5%
大腸經 4%
肺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含有龜板,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潛陽,補腎固本: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固本的功效。對於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耳鳴遺精等症狀,龜板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龜板亦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對於外感熱毒、跌打損傷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加入龜板,旨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滋陰補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以治療相應病症。

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活血通經: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四急保生丹主治各種急症,而活血通經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促進藥效發揮。
  • 利水消腫: 川牛膝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減輕水腫,對於因水腫引起的急症也有緩解作用。

總體而言,川牛膝的加入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快速緩解急症的目的。

仙傳四急保生丹方中含有桃仁,主要是為了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在四急保生丹中,桃仁可幫助疏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並促進腸道蠕動、解除便祕,對於急症引起的瘀血阻滯、腸胃不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包含川芎,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行氣: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四急保生丹主要用於急症,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升陽止痛:川芎還可升散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四急保生丹也可用於治療一些陽氣不足的疾病,川芎的升陽作用有助於恢復體力,緩解疼痛。

因此,川芎的活血行氣、升陽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仙傳四急保生丹的重要組成成分,有助於治療各種急症。

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經血不通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腹痛、經期不順等。
  2.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亦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之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

因此,仙傳四急保生丹中加入當歸,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等功效,達到治療各種急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仙傳四急保生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核心主治臨產交骨不開、難產。古人所謂「交骨不開」,意指產婦骨盆關節(如恥骨聯合)未能自然鬆弛,導致胎兒娩出困難。此方旨在催生助產,兼顧產後瘀血處理。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君藥

  1. 鳳仙子(急性子)
    • 紅白配伍:紅者90粒(主活血破結)、白者49粒(性稍緩,助通利)。此藥性峻,能「瞬間開通壅滯」,古人認為其力可「透骨下胎」,直接鬆解產道緊結。
    • 臨產前調整:產前1月去鳳仙子(防過早動血),改益母膏(緩調氣血,預備子宮收縮力)。

臣藥

  1. 龜板(麻油炙)
    • 滋陰開骨:龜板本養腎陰,油炙後取其「柔潤通絡」之性,助恥骨鬆解。《本草綱目》載其「催生下胎」。
  2. 牛膝(通梢者)
    • 引血下行:選用「通梢」部位(莖下部),性更趨下焦,直接引藥力至胞宮,配合桃仁、川芎破血下行。

佐使藥

  1. 桃仁、川芎、歸身
    • 協同破瘀:桃仁逐產道瘀血;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在此方中取其「下血海」之功;歸身補血,防攻逐過猛傷正。
  2. 產後加減
    • 紅曲、馬料豆:紅曲化產後惡露;馬料豆(黑豆)酒炒增強活血,童便(傳統用作「降火散瘀」)與陳酒共行藥勢。

治療原理推導

  1. 「緊急開骨」與「血氣並行」

    • 鳳仙子為關鍵動藥,瞬破氣血壅滯;龜板、牛膝一潤一引,形成「上潤下通」之力,促使骨盆關節鬆動。
    • 桃仁、川芎、歸身組成「破中帶養」結構,確保血行不滯而不耗血。
  2. 產前產後策略差異

    • 產前:以益母膏預培子宮氣力(類似現代「軟化宮頸」概念),避用峻藥;
    • 產時:集中藥力開骨催生;
    • 產後:轉向化瘀(紅曲、黑豆),符合「離經之血需消」的傳統瘀血論。

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維,針對難產緊迫性,結合「潤骨、破血、下行」三法,邏輯層次分明。

傳統服藥法


鳳仙子(大紅)90粒(白)49粒(另研包好,臨時將藥秤明分兩配入),龜板1兩(麻油塗炙),通梢牛膝3錢,桃仁錢半,川芎5錢,歸身5錢。
臨產1月內,本方去鳳仙子,入益母膏2兩,每早米飲調服2錢,則臨產迅速;產後瘀血變症,或兒枕痛,加炒紅曲3錢、酒炒馬料豆2合,共為末,童便、陳酒各半杯,調服2-3錢。
上為末。
臨盆米飲調服2錢,遲則再服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仙傳四急保生丹, 出處:《衛生鴻寶》卷五。 組成:鳳仙子(大紅)90粒(白)49粒(另研包好,臨時將藥秤明分兩配入),龜闆1兩(麻油塗炙),通梢牛膝3錢,桃仁錢半,川芎5錢,歸身5錢。 主治:臨産交骨不開,難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