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癖丸

AI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4%
脾經 14%
心經 9%
肺經 8%
大腸經 8%
膽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5%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挨癖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降逆止嘔: 代赭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鎮靜止嘔之效。挨癖丸主要用於治療胃氣上逆,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噯氣、反胃等症狀,代赭石可通過降逆止嘔,緩解患者的症狀。
  2. 清熱化痰: 代赭石還具有一定清熱化痰的作用,對於因熱痰阻滯導致的嘔吐也有輔助功效。挨癖丸中常與其他清熱化痰藥物配伍,共同達到止嘔化痰的效果。

挨癖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挨癖丸主治胃脘疼痛、噯氣吞酸、食慾不振等症,青皮可以疏通肝氣鬱滯,解除胃脘氣滯,從而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和胃止嘔:青皮還能消食導滯,和胃止嘔。對於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脘脹滿、嘔吐等症狀,青皮可以幫助消化積滯,和胃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因此,青皮在挨癖丸中發揮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食導滯、和胃止嘔的作用,有效緩解胃脘疼痛等症狀。

挨癖丸方劑中含有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其味辛能行氣,味苦能燥濕,性溫能散寒,可有效緩解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食慾不振、噯氣吞酸等症狀,木香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2. 健脾消食: 木香除了行氣止痛外,還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狀,木香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挨癖丸方中使用蓬莪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蓬莪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所致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蓬莪朮可有效改善。
  2. 通絡止痛:蓬莪朮還具有一定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在挨癖丸中,蓬莪朮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食化積、通絡止痛的效果,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疼痛。

挨癖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助於緩解挨癖症的根本病因。
  2. 行氣止痛:五靈脂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腸痙攣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感。

挨癖丸中添加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因熱邪阻滯腸道,導致腹痛、便祕的「挨癖」症狀,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作用,緩解腹脹、排便不暢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血供,有效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

因此,大黃在挨癖丸中,起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熱邪阻滯腸道所導致的“挨癖”症狀。

「挨癖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逐瘀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巴豆,旨在針對患者因瘀血阻滯、氣機不暢而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通過其峻下逐瘀之性,強力攻下積滯,暢通氣機,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挨癖丸主治功效分析

挨癖丸,為古代醫家常用於治療小兒腹部積塊、乳癖、谷症等症狀的方劑,其組成包含代赭石、青皮、木香、蓬莪朮、五靈脂、大黃及巴豆等多味藥材。綜合各醫家論述,可歸納其主要功效如下:

1. 消積化癖,破癥散結:

挨癖丸的核心作用在於消除腹部積聚的病理產物。正如《嬰童百問》所言,此方主治「乳癖、谷症、腹中塊痛」。《幼幼集成》進一步闡明,小兒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飲停滯,冷氣搏結,最終形成癖積。挨癖丸中,蓬莪朮以其破氣消積、散結止痛之功,直擊病竈,而青皮則能疏肝理氣,輔助消積。諸藥合用,有助於破除腹中結聚的塊狀物。

2. 行氣止痛,調和脾胃:

腹中癖塊往往伴隨著氣機阻滯和疼痛。木香能行氣止痛,調和脾胃,緩解因積滯導致的腹痛。《奇效良方》中提到,挨癖丸可用於治療「小兒谷症等證」,而谷症常伴有腹痛。此方通過行氣來緩解疼痛,使脾胃恢復正常運轉,有助於積滯的消散。

3. 活血化瘀,祛腐生新: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新的作用。積滯日久,易導致局部氣血瘀滯,形成瘀血。五靈脂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加速病理產物的代謝。同時,《幼幼集成》提到,腹中癖塊可能導致寒熱交替,此方通過活血化瘀,也有助於改善此類症狀。

4. 瀉下通便,祛邪外出:

大黃和巴豆皆為峻下之藥,能瀉下通便,清理腸道內的積滯。巴豆性猛烈,能逐水消癥,但其藥性峻猛,使用時需謹慎。透過瀉下通便,可將積滯及體內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從而達到祛邪外出的目的。然而,各醫家皆強調,此方攻下力強,不宜久服,且需根據患者體質選用。

5. 代赭石平肝止逆,鎮靜安神:

代赭石能平肝潛陽,重鎮降逆,具有鎮靜安神之功。腹中癖塊常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而代赭石能幫助平息胃氣,緩解不適。

治療原理綜合分析:

挨癖丸的治療原理是多方面的,它綜合了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積化癖、活血化瘀、瀉下通便等多種方法。通過這些作用的協同配合,此方能將體內積聚的病理產物消除,恢復脾胃的正常運轉,改善腹部癖塊等症狀。

適用人羣及注意事項:

古籍中明確指出,挨癖丸主要適用於體質壯實、飲食過度、積滯嚴重的小兒。對於脾胃虛弱的小兒,則應慎用或禁用,宜改用攻補兼施之法。諸如《幼幼集成》、《推拿抉微》、《育嬰家祕》等醫書皆強調,攻下藥不可久用,應以消癖丸等溫和方劑輔助,待症狀略減後,再行緩消。

總而言之,挨癖丸為一劑攻邪逐積之方,能有效治療小兒腹部積塊、乳癖、谷症等症狀,但其藥性峻猛,使用時應當謹慎,並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變化,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火煅,醋淬至碎,研10分細)3錢,青皮(去白)3錢,木香3錢,蓬朮3錢,五靈脂3錢,北大黃3錢,巴豆(壓去油盡)1錢。上為一末,醋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丸,食後擦薑泡湯送下。
(《保嬰撮要》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巴豆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幼兒痞塊乳房腺體瘤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

相同名稱方劑


挨癖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三。 組成:代赭石(火煅,醋淬至碎,研10分細)3錢,青皮(去白)3錢,木香3錢,蓬朮3錢,五靈脂3錢,北大黃3錢,巴豆(壓去油盡)1錢。 主治:乳癖谷癥,腹中塊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