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應丸
DA Y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通便和驅風的功效。巴豆是源於植物的種子,含有的主要成分為巴豆素,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適合用於治療便祕的患者。此外,巴豆還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在中醫理論中,巴豆被認為能夠順暢腸道,改善腸胃功能,尤其對於濕、寒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然而,巴豆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偏寒、性毒,劑量不當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或中毒。因此,在設計大應丸方劑時,會考慮到巴豆的配伍,確保其療效的同時降低副作用的風險,以達到治療目的。
大應丸中包含大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大應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有效瀉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解除便祕之苦。
- 清熱解毒: 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大應丸中可能包含其他熱毒之症,例如癰腫、瘡瘍等,大黃可清熱解毒,輔助其他藥物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大黃在中藥方劑大應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其瀉熱通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幫助患者解除便祕,並治療熱毒之症。
大應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積止痛: 五靈脂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的功效。大應丸用於治療胸脅脹痛、飲食積滯、脘腹痞滿等症,五靈脂可助其消積化瘀,緩解胸腹疼痛。
- 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五靈脂亦具有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的作用。大應丸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五靈脂可輔助其行氣止痛,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應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是為了其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之效。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且能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中加入橘皮,一方面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痛等症狀,另一方面亦可化解痰濕,幫助氣機通暢,達到健脾和胃,止咳化痰的效果。因此,橘皮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大應丸
組成: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脾胃虛寒:脾胃功能虛弱,容易發生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 宿食不消:前一天吃下的食物,沒有完全消化,留在胃裡,引起腹脹、噯氣等症狀。
- 壯熱憎寒:壯熱是指發高燒,憎寒是指怕冷,這兩種症狀常同時出現,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
- 頭目重痛:頭部和眼睛感覺沉重疼痛,多因風寒侵襲或肝陽上亢所致。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 10-15 克,每日 2-3 次。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品後可能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症狀嚴重,應立即就醫。
- 本品不宜與其他瀉下藥物同服。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兒童及老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結:
大應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它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壯熱憎寒、頭目重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巴豆15粒(去皮,漿水一盞,煮乾為度),大黃(蒸熟)1分,五靈脂(炒)0.5兩,青橘皮(炒)0.5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丸,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不可過量。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應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巴豆15粒(去皮,漿水1盞,煮乾爲度),大黃(蒸熟)1分,五靈脂(炒)半兩,青橘皮(炒)半兩。 主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壯熱憎寒,頭目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