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毒丸
CHU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3%
肝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3%
心經 8%
小腸經 8%
心包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5%
肺經 5%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毒丸」中包含「巴豆」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 峻下逐瘀: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有強力瀉下之效。對於積滯瘀血、毒素積聚等病症,能迅速將毒素排出體外,達到「除毒」之效。
- 破積消癥: 巴豆具備破積消癥之功效,能攻破堅積、化解瘀血,對於某些頑固性病症,如積聚在腸胃的毒素或腫塊,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然而,巴豆性烈,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除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在除毒丸中,大黃可以清除體內毒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達到解毒的效果。
此外,大黃還有清熱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減輕毒素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癭瘤,服海蛤散後。
傳統服藥法
巴豆(鐵串穿,燈上燒,去心)半兩,大黃末半兩。
上為末,端午日粽子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空心以冷茶送下,良久以熱茶投之。下多,以冷粥止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除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巴豆(鐵串穿,燈上燒,去心)半兩,大黃末半兩。 主治:癭瘤,服海蛤散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