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備急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熱證便祕、腸胃積熱等病症,大黃可迅速清熱解毒,通利大便,緩解症狀。
其二,大黃具有攻下逐瘀之效。對於積滯瘀阻、腹痛便祕等症,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瘀血,解除阻塞,緩解疼痛。
因此,三物備急丸中加入大黃,可發揮其清熱瀉火、通便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熱結便祕等症。
三物備急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三物備急丸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助藥力: 乾薑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三物備急丸中含有其他溫性藥物,如肉桂、附子等,乾薑的加入可促進這些藥物的藥力發揮,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三物備急丸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 峻下逐瘀:巴豆性峻烈,可迅速瀉下通便,排除體內瘀積,有助於治療急症,如腹痛、便祕、積滯等。
- 開竅醒神:巴豆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
但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主治功效
三物備急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三物備急丸,源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由大黃、乾薑、巴豆三味藥組成,為中醫急救的代表方劑之一。其主治功效廣泛,主要針對寒凝積滯導致的各種急症。以下將從古籍記載分析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綜合古籍記載,三物備急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卒然心腹脹痛,脘腹脹滿高起,二便不通: 此為本方的主要適應症。由於寒邪凝滯,氣機阻滯,導致腹部脹滿,疼痛劇烈,大小便不通。如《金匱要略方論》及《中國內科醫鑑》所載。
- 心腹諸卒暴百病,卒中惡風氣忤,迷絕不知人: 說明本方可應對多種突發的急症,包括中風、中惡等。如《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及《本草綱目》所述。
- 乾霍亂,心腹脹滿,攪刺疼痛,手足厥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 針對寒濕阻滯、陰陽不通的乾霍亂症有顯著療效。如《金匱要略方論》所述。
- 心脾痛,心痛脹滿,痛如錐刀,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 強調其止痛效果迅速,可緩解劇烈的心腹疼痛,甚至用於急救。如《本草單方》及《證類本草》所載。
- 喉痹水漿不下:小兒木舌,腫脹滿口中: 顯示其可通利咽喉,治療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等症。如《金匱要略方論》及《聖濟總錄》所載。
- 風、寒、暑、疫、久瘧、毒痢、痰厥、心迷一切卒死: 《經驗良方全集》記載了本方在治療多種外感、內傷疾病的應用,展現其廣泛的適用性。
- 因積熱上攻而致鼻孔煽動: 《醫法圓通》將本方歸類為清熱方劑,指出其對於熱邪壅盛導致的症狀也有療效。
- 痢疾、裡急迫、脫肛:《叢桂草堂醫案》記載三物備急丸治療痢疾,效果顯著。
- 一切卒死等症:《經驗良方全集》記載三物備急丸可以治療風、寒、暑、疫、久瘧、毒痢、痰厥、心迷一切卒死。
治療原理
三物備急丸的治療原理,可從藥物組成和古籍論述中窺見一二:
- 峻下寒積: 方中巴豆辛熱,峻下冷積,開通閉塞,為君藥;大黃苦寒,瀉下攻積,推陳致新,為臣藥;乾薑辛熱,溫中散寒,溫運脾陽,為佐藥。三藥合用,共奏峻下寒積、溫中散寒、通腑止痛之效。如《本經疏證》所言,此方針對「沉寒錮熱」之證,寒熱並用,方能去除病垢。
- 溫散寒凝: 乾薑在本方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辛熱之性可溫中散寒,對於寒邪凝滯导致的疼痛、脹滿有顯著療效。如《醫方集解》強調乾薑能「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點明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 急下存陰: 雖然本方以峻下為主,但其目的在於迅速祛除寒積,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從而保存體內的陰液。正如《陰證略例》所言:「如傷之太甚,仲景三物備急丸下之。」提示本方適用於急重症,以求快速緩解病情。
- 藥材精新,製作考究: 多部古籍強調藥材需「精新」,且炮製過程嚴格,如搗篩、蜜和、搗一千杵等,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如《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幼幼新書》等均有詳細記載。
- 服用方法多樣: 本方可製成丸劑、散劑,也可和成汁液服用,方便應對不同病情和患者的需要。如《金匱要略方論》、《醫燈續焰》等所述。
總之,三物備急丸以其峻猛的藥性,迅速祛除寒凝積滯,通腑止痛,為中醫急救提供了有效手段。其治療原理融合了峻下、溫散、存陰等多重策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方中巴豆的毒性較劇烈,對胃腸的刺激性較強,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適當拿捏慎用。 孕婦、年老體弱者,以及溫暑熱邪所致的暴急腹痛之證,均當忌用 服本方後瀉下不止者,可食冷粥以止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備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五。 組成:木香(銼,炒)、乾薑(炮)、巴豆(去皮心膜)各等分。 主治:小兒心脾經爲邪所客,重舌腫脹,語聲不出,水飲不下;喉痹,水漿不下。
三物備急丸,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大黃1兩,乾薑1兩,巴豆1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主治:攻逐冷積。主治:寒凝積滯,卒然心腹脹痛,脘腹脹滿高起,二便不通,甚則痛如錐刺,面青氣急,或口噤暴厥,苔白,脈沉而緊。現用於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屬於寒積冷結而體質壯實者。心腹諸卒暴百病,卒中惡風氣忤,迷絕不知人。乾霍亂,心腹百病,疰痛。乾霍亂,心腹脹滿,攪刺疼痛,手足厥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喉痹水漿不下:小兒木舌,腫脹滿口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