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備急丸

SAN WU BEI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下

其他名稱:備急丸,大黃備急丸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2-08-28

主治功效


本方主要功用「攻逐寒積」,主治寒積急證,卒然心腹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dic/1677),甚或暴厥,苔白,脈沉而緊。

本方證由飲食不節,冷食積滯,阻結腸胃,或暴飲暴食之後,又復感受寒邪,以致氣機閉阻不行所致。

冷食積滯阻於胃腸,氣機閉阻,以致上焦不行,下骯不通,卒然心腹脹痛,甚則痛如錐刺,大便不通。

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寒入於內,寒積內阻,氣機不行,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故氣急口噤,甚或暴厥。苔白,脈沉緊,為寒積里實之證。

本方是為寒凝氣阻,里實寒積,發病暴急之證而設。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實者,散而瀉之」的治療原則,以攻逐寒積而立法。

因證屬寒積,發病暴急,故此時非用大辛大熱之品,不能開結散寒,非用急攻峻下之品,不能去其積滯。方中巴豆辛熱峻下,入胃、大腸經,「開竅宜滯,去臟腑沉寒」

乾薑辛熱溫中,入脾、胃經「溫經逐寒」,助巴豆以攻逐腸胃寒積,為臣藥。大黃苦寒,入脾、胃、大腸經本方用之,攻下積滯,且能監製巴豆辛熱之毒,為佐藥。三藥合用,力猛效捷,為急下寒積之峻劑。

故原方方後云:「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本方三藥峻厲,以備暴急寒實之證而用,故方名三物備急丸。

現用於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屬於寒積冷結而體質壯實者。心腹諸卒暴百病,卒中惡風氣忤,迷絕不知人。乾霍亂,心腹百病,疰痛。

乾霍亂,心腹脹滿,攪刺疼痛,手足厥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喉痹水漿不下:小兒木舌,腫脹滿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方中巴豆的毒性較劇烈,對胃腸的刺激性較強,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適當拿捏慎用。 孕婦、年老體弱者,以及溫暑熱邪所致的暴急腹痛之證,均當忌用 服本方後瀉下不止者,可食冷粥以止之。

相關疾病


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雷諾氏綜合症霍亂排尿困難尿道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舌炎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備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五。 組成:木香(銼,炒)、乾薑(炮)、巴豆(去皮心膜)各等分。 主治:小兒心脾經爲邪所客,重舌腫脹,語聲不出,水飲不下;喉痹,水漿不下。

三物備急丸,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大黃1兩,乾薑1兩,巴豆1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主治:攻逐冷積。主治:寒凝積滯,卒然心腹脹痛,脘腹脹滿高起,二便不通,甚則痛如錐刺,面青氣急,或口噤暴厥,苔白,脈沉而緊。現用於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屬於寒積冷結而體質壯實者。心腹諸卒暴百病,卒中惡風氣忤,迷絕不知人。乾霍亂,心腹百病,疰痛。乾霍亂,心腹脹滿,攪刺疼痛,手足厥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慮,卒死及感忤口噤不開者。喉痹水漿不下:小兒木舌,腫脹滿口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